“好,好,好!”
華佗目露敬佩之光,欣然撫掌:“仲景真乃吾之知己也!”
遂命小徒,取來兩本典籍。
“此二籍者,一乃麻沸散之方劑,二為五禽戲之圖譜,煩勞轉致仲景賢弟,望其郢正,共佑大漢生民無恙。”
糜竺肅然接過,恭謹而言:“醫者仁心若是,二位先生今番換籍互贈,他日必成杏林千古美談。”
當即,作別華佗,攜樊阿往江陵而歸。
……
而此時法正尚在江陵府。
管他能否請來華佗,單論劉皇叔對其這般看重,法正便覺此生再難認他人為主公。
這一日,皇叔聆其高論,深感裨益,乃留府中,與其抵足而眠。
法正乃知是千載難逢之時機。
是夜,法正問劉備:“明公,可有想取益州之意?”
劉備聞言,沉思半晌,喟然嘆道:“吾豈無此意?然益州劉璋,與我同宗,若行此事,既傷同宗之親,又負天下仁義之名,損我立身之本矣。
備實不忍也!”
法正自有心勸劉備殺劉璋而奪益州。
但以現在的情況。
他有更好的勸說角度。
法正聞言,凝重勸道:
“吾主劉季玉素聞暗弱,臨事難斷,弗納忠言,欲結曹操。公若不取益州,早晚必為曹賊所得,彼時吾主恐效婁圭之轍,見害于操。明公若取之,以仁德之名,必能厚待吾主。”
劉備聞言,亦覺法正所言有理。
心下暗忖,阿斗所言不虛:法孝直果能擅于勸說。
一下子能正中要害。
“然,劉季玉既主動附曹,曹操安能害他?”
“呵呵,既主動附曹,縱為劉氏宗親,亦是大漢之叛徒。我等皆為漢臣,當以公義為先,私交為后。明公又何必心軟?”
你看,同為背主之事。
法正卻能將己與玄德公說得儼然大義所在。
“孝直有何計較?”
法正沉思道:“明公,宜速放吾與費文偉還益州。盡言主公待劉琦公子之事,當勸劉季玉與主公結盟,迎明公入益州以御曹操。”
“孝直……”
劉備卻心念法正的病情,他抓著法正的手:“如今糜先生和甘將軍去往譙郡還未歸來,你需要隨身良醫共行,還是在此地多等些時日。”
“主公啊,時不我待啊!”
“在備眼中,一益州雖重,卻不若孝直身體要緊。”
“吾憂張松必速投曹操結盟,屆時我等恐落其后矣!”
劉備看著法正,很凝重道:“孝直,你家眷何在?”
法正坦言:“臨行前,已安置妥當,不為人所知也。”
“那我就放心了。”
劉備坦言道:
“你與張松割袍斷義之時,曹操必加急謀結同盟,亦會百般設計加害于你。我若縱汝歸返,即便不為劉璋所害,亦恐為曹操所害也!”
法正頷首道:“明公所言甚是,誠有此慮。然或因劉璋之疑,致其拖延與曹結盟之事,屆時,我于益州之地,便有周旋之余地。”
劉備看著法正的眼睛,正色而言:“縱使孝直有萬一之險,我亦不愿如此嘗試也!”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