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道了一聲:“喏!”
遂欲領兵承命!
“等等!”
張飛站定,回身:“軍師,還有何事?”
諸葛亮走到張飛面前,語重心長道:“將軍若封路截擊,必有惡戰。將軍當奮力死守,片甲不得過關。”
張飛面色凝重的保證道:“軍師放心,但有一個賊兵回關,俺張飛提頭來見!”
“倘若有人勸你,要你爭不世之功功,乃伏殺夏侯淵于此,你又當如何?”
張飛慨然道:“大哥臨行有交代,俺亦不傻,只信軍師的話!”
諸葛亮眼神顯出一絲狡黠的笑意:“好。我再遣一人與將軍同往,以為參軍。若將軍生爭功之念,便令其進言相諫,使將軍安心固守要道,勿萌爭功之思。”
張飛略懵:“軍師,實無此必要也!”
諸葛亮卻笑著點點頭:“大有必要也。”
“敢問軍師,以何人為俺參軍?”
諸葛亮輕呼一聲:“幼常何在?”
門外,一個清秀而陽光的青年人走了進來。
他二十出頭的年紀,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襲青衫襯得身形挺拔如松。
諸葛亮此行漢中,除了幾位將軍,自也帶了一些文書佐吏,以代替周不疑,協助他日常辦公。
馬謖馬幼常就是其中之一。
張飛與他不熟,卻也知曉。
知其乃是荊襄名士白眉馬良的五弟,馬謖馬幼常。
張飛素敬士人大夫。
知馬謖為軍師看中,必有才華。
故而斂容抱拳:“久聞幼常才名冠于荊襄,今得相見,幸甚也!俺粗人一個,若有軍務不明處,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馬謖亦未曾想,張飛這么大的人物,對自己如此相敬,故而慌忙整衣還禮:“豈敢,豈敢!”
諸葛亮點點頭,當著張飛的面,又教導馬謖一番。
叫他萬萬不可伏殺夏侯淵,一定要大路吞并,將其阻隔在外。
馬謖應諾點頭,卻又提出一個問題:“軍師,倘若夏侯淵進攻崤谷道而不克,反繞路隴城殤谷道,以回阻軍師之軍,又當如何?”
很顯然,馬謖比張飛想得更全面。
張飛接受命令時,就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
誰料諸葛亮呵呵一笑:“幼常勿憂。夏侯淵攻崤谷道累日不克,方思迂道隴城殤谷。然此路迂遠,待其復至涼州,吾已盡取天水、安定諸郡,此亦我軍大勝之兆也!”
馬謖聞言,方得拱手應喏,與張飛同去崤谷道布防。
而后,諸葛亮率邢道榮、馬休、馬鐵等將過鹵城,往天水而去。
……
另一邊,長安上下,人心惶惶。
無論是司隸校尉鐘繇,還是長安城內的百姓。
都認為諸葛亮是想趁丞相不在,速下長安。
你看看,他讓龐德攻占箕谷,命趙云攻打武關,其志在必得。
關鍵是,鐘繇不知道諸葛亮大軍的真正戰略意圖。
他怕長安有失,方求助于夏侯淵。
知夏侯淵助其重兵防守陳倉關。
鐘繇心下既安且憂:心安者,夏侯淵終能顧全大局,以長安為守。
心憂者,諸葛亮此番北伐的真實意圖,竟真的是謀取長安!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