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長安乃天下雄都,自秦置咸陽,漢筑未央,累世經營已逾四百載。
其城左據崤函之險,右擁隴蜀之固,前襟涇渭雙流,后枕秦川沃野,正所謂“被山帶河,四塞為固”之地。
其三丈夯土墻垣環如鐵桶,雉堞連云處箭窗密布;
城下護城河深闊兩丈,引涇水灌注,冬日不凍,夏日湍流,等閑難以近前。
更兼十二門皆設千斤懸閘,門后屯駐勁弩手三百,尋常箭矢莫能穿透分毫。
城中糧草積于太倉,可支十萬大軍三年之需;
兵甲藏于武庫,戈矛如林,旌旗蔽日,端的是“金城湯池,磐石之基”。
似乎憑此固壘,誠可謂千古難克之城池也!
而此時長安,卻似墮入大恐之境。
為何?
數年前,曹丞相南征荊州,南陽郡三逢大敗。
而后又逢荊襄水戰敗北,徒損國力無計。
今不過數年,怎又能整合兵馬,統一涼州,攻克漢中,又遠征益州?
九州合利相濟是一方面。
還有一方面。
曹操此行南征,調走了大量長安將校和軍卒,當然還有戰馬和糧草。
或許在曹操看來,一旦奪得益州,必對荊州形成包夾之勢。
劉備必不會作壁上觀。
只要將戰場拉到益州,劉備哪還有精力去啃長安?
這時候的長安,應該要比宛城、洛陽、甚至合淝還要安穩得多。
但曹丞相應該沒有料到。
諸葛亮北上漢中,竟兵不刃血的將張魯的勢力全盤納入己手。
使得諸葛亮不依靠劉備,也具有了出兵北伐的能力。
這件事讓很多人費解。
因為張魯乃是道門巨擘,又于劉璋有世仇,諸葛亮怎么可能跳過劉璋去拉攏張魯?
且不知施何玄術妙法,竟將五斗米道自軍旅殺伐之教,改造成為專事清修、煉丹務農之宗門閑教。
亦將張魯這個桀驁不馴的割據軍閥培養成了劉皇叔的忠誠跟班。
以至于張魯能舉漢中之力,支持諸葛亮出兵北伐。
而偏偏,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地就是長安。
你看看,關羽攻宛城,乃調武關之兵。
武關被趙云進攻,乃調長安之軍。
長安守城官兵又調走了一部分。
另一邊,立聞龐德大軍出兵箕谷,又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馬去沿途駐守。
雖然說,他們的部隊來的不多,但架不住都是猛將領隊。
而且是在長安空虛之時,集漢中、襄樊、上三郡的兵力一起針對長安。
這就有點架不住了。
鐘繇心中無比恐慌。
余部之軍,他尚可勉力抵御。
然諸葛孔明,智計如淵,神鬼難測,其兵乃駐祁山堡,何日自西口直搗長安,實難逆料也。
他甚至懷疑曹丞相被困益州,就是諸葛孔明為圖長安而布下之局。
故而,鐘繇已經好多天沒睡好覺了。
他派出諸多斥候,去打探曹丞相的消息。
卻俱無回應。
唯有往許都,向尚書令荀彧請示援兵,卻亦未有回訊。
鐘繇坐如針氈,徹夜難眠。
好容易得到了夏侯淵的消息,乃分兵助其駐守陳倉。
這才讓他略感安心。
可緊接著,又聞諸葛亮兵發略陽的消息,鐘繇又坐不住了。
再度向周遭數郡征兵,以待諸葛亮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