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吾前世之妻的兄長,乃國舅也。
后督漢中時陽溪乃破郭淮,時人皆言“治戎過魏延”……
卻儉約如常,常以俸祿分與部曲。
論行軍整肅、持重有謀,實為北伐良將,軍中棟梁……
此外,還有吳班、秦宓、張裔、楊洪、句扶等文臣武將,皆于劉備近前識面。
劉備心中不禁感慨。
蜀中人杰地靈,有如此雄厚的人才相佐,何愁大業不成耶?
卻又暗嘆季玉賢弟暗弱可憐。
這般天府雄兵,謀勇無計,怎就被一個張魯欺負成那般模樣?
一輪會面,劉備便與蜀臣相識得差不多了。
劉備端坐主位,乃言道:“曹操南下攻蜀,得張松獻圖,致我賢弟劉季玉身死。幸賴大公子劉循相托,蜀中將士用命,方得驅曹賊于境外。
每念季玉,心猶恨之。
今聞公子欲斬張松家小,以泄心恨。
此孝義之舉,不違道義,然我輾轉思忖,卻有他議。”
別人若說“卻有他議”,必遭蜀中之臣非議。
然劉皇叔乃救益州于水火之人,其言重若九鼎,誰又敢不聽?
眾將拱手道:“玄德公請言。”
劉備慨然一嘆:“成都雖得保全,賢侄二公子劉闡尚羈曹營,未得安歸。
若誅張松家小,張松恐獻讒言于曹孟德,加害二公子以泄憤,若如此,必非劉季玉賢弟所愿也。
我已與劉循公子商議,不若遣使詣曹,以松之眷屬換回二公子。
使劉季玉一脈得全,此誠更利益州之舉也。”
“哦……”
眾益州官員皆長出了一口氣。
原來玄德公要留張松一家老小乃為此事。
玄德公仁義如此,真漢家麒麟,仁德之主也!
這還有什么可說的?
必然一致同意。
劉備撫髯頷首:“既如此,何人可為使,出使曹營?”
黃權眼中含淚,慨然抱拳:“皇叔,請允我為使臣,乃接二公子回家。”
……
而與此同時,陰平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一場政變。
強端心道只要依附曹操,必然可身享富貴,永保祿位。
全然未注意到,此時陰平氐軍已多數不為他所掌控。
雷定終究還是叛了他。
當他意識到危險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強端明白,此際曹操陷入益州的戰爭泥潭之中,大戰未竟之時,不會在這時候接應自己。
不過他亦不慌。
他身為氐王,他自有一番威服邊陲的手段。
只要他將雷定軍殲滅,收其部曲,再擇聽話者而立新酋。
來年他依然可以雄戰西陲,復振氐威。
為曹操公守住退路,是件多值得驕傲之事!
沒錯——
他不覺得這是危險,反倒覺得是個建功立業的良機。
然而,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他要面對的對手不止雷定一個,還有一個叫馬超的玉面暴徒!
【注:這一章寫到李恢,然而有讀者提醒,李恢之前隨劉璋去了曹營,讓我給寫忘了,在此改正,刪除這一章有關李恢的內容。小小劇透,日后他會被馬超勸降。】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