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還會鐵心為曹操出謀劃策。
但其他人呢?
若得幸運,此一戰,或可殲滅曹操于蜀地。
到時北方既亂。
則主公問鼎天下,指日可待也!
縱曹操得脫,我主亦必穩踞天府全境,得蜀民擁戴,遠勝劉璋當年。
劉備亦知,法正此言有理:“好,就依孝直。”
待歸至城中,法正又思一事。
主公劉備雖入主成都,現在是實際上的成都之主。
但,畢竟還有名義上之二主。
一個是劉循,一個是劉闡。
當然,他們自也是全力支持伯父統領益州。
但于有些頑固的蜀臣來說,猶以舊主劉璋為念。
畢竟劉璋臨終前這件事做得太漂亮。
放棄其二子而佐劉備,縱然心愿,亦為禮道教化所制,有些抹不開顏面。
你看,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不好直接稱劉備為主公,對其以明公相稱。
于是,法正又給劉備提了兩個建議。
其一者,劉璋二子尚且年輕,須得庇佑。
主公不妨收劉璋兒女為義子義女,以親兒相待。
其二者,納娶劉瑁之妻吳氏為妾室。
這兩件事看起來很普通,實則大有深意。
劉璋既死,當表奏朝廷,乃立劉璋子嗣為益州之主。
或劉循,或劉闡。
此并非明文規定,但約定俗成,大家都認。
因劉循,劉闡祖籍非益州,也就不會三互法所制約。
(當初劉焉死后,益州名士便表舉劉璋為益州牧。)
而若如此,必影響玄德公之權柄,使之決斷受限。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得和劉琦公子一般面面俱到。
劉備亦不得不念及二位公子之尊位與心緒。
然若使此二子為劉備義子,則再無此擔憂,一則可昭告蜀中上下:
玄德公仁義為先,必待二人如親子。
其二則乃曰:劉備“擁有”了劉璋子女,更說明其是“擁有”益州的最佳人選。
蜀中之臣,再事劉備,則不會再有甚擔憂和顧慮。
另外,法正建議劉備娶劉瑁寡妻亦有深意。
蜀中有流言云:吳氏貌相非凡,有大貴之征,異日或當母儀天下。
當初,劉焉使劉瑁納娶吳氏為妻,正為此意也。
而在法正看來。
劉備有帝王之氣,而吳氏有母儀之相,豈非天造之和?
那么,吳氏乃蜀中大將吳懿之妹,如此為皇叔之妾是否有所不妥?
法正認為,劉皇叔此時的身份地位,遠非吳懿一族可比。
更何況,其妹有過一次婚姻。
雖然其出身尊貴,但其夫早亡,為皇叔妾室,乃為幸事,亦不算虧待于他。
于是,得邀黃權、董和、費觀等人,共勸劉備,以在征伐曹操前,速行此二事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