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此時,關羽奪下宛城沒有?
沒有!
他和徐庶每日坐鎮中軍,候著江東方面的消息。
只等江東將合淝一破,他們立刻再次從新野出兵,對宛城形成圍城攻勢。
但江東得破合淝的消息遲遲不來。
任關羽如何著急,徐庶亦不敢讓關羽動兵。
情急之下,又派向寵入江東詢問。
結果,得到的消息卻是東吳已然撤兵,乃歸建業之地。
關羽當時都懵了。
他實在搞不懂,大好的局面就在眼前,江東因何而撤?
徐庶也懵了。
他絞盡腦汁,亦難想到撤兵的理由。
然而,向寵無奈言道:“因得曹操一信,乃言其援軍已至合淝,欲夜伏于吳主,吳主不甘入伏,故而撤兵。”
“什么不甘,就是心懼也!”
羽聞之大怒,問徐庶:“軍師以為如何?”
徐庶略一沉吟:“此信未必為實,當是蔣濟偽造,欲以之震懾吳主罷了。”
“哼!”
關羽怒哼一聲,道:
“手握十萬雄兵,竟為一封偽書所惑而退兵,吳主何其怯懦也!”
徐庶亦無奈搖頭,嘆道:“吳主恐是未曾察覺,他這一退,竟錯過了何等良機!”
“哼,鼠輩焉能共謀大事!”
然而,恨歸恨,罵歸罵,理智還是要有的。
依徐庶先前所言,若江東能下合淝,北向以窺壽春,則曹軍防線必為之動搖,其兵力調度自會轉移。
我軍便可趁此時機,全力進取宛城了。
但現在,江東既然退兵,合淝壽春再無防守壓力。
自可以全力防守宛城,也就失去了北伐良機。
現如今,關羽也只能安守新野,再圖他計。
【看到此,真別罵我黑孫權。
蔣濟一封信唬退了十萬雄兵不是演義,更不是我編的。
史書中有記:
《三國志?蔣濟傳》: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曹軍)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復疾疫。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好像這里沒說十萬大軍?
別的地方說了。
《三國志?魏書?劉馥傳》:建安十三年卒,孫權率十萬眾攻圍合肥城百馀日。
因為這事,作者被罵黑孫權,把孫權寫得太傻,領到不少低星差評。】
……
諸葛亮聞得荊州消息,自知宛洛方向的北伐難有勝果。
便將進攻武關的趙云和進攻箕谷的龐德也調回涼州,以三員猛將聯手全力去阻曹操入涼。
他自有信心將曹操阻在涼州之外。
但這件事不能交給別人。
曹操不是個普通的諸侯。
他用兵如神,謀深似海,尋常將領斷難匹敵。
稍有不慎,便可能被他尋得破綻,反噬一擊。
更何況,他麾下謀士如云,猛將如雨,皆能為其效死力。
必須要殫精竭慮、慎之又慎的對待這件事。
那么,諸葛亮又為何執著于將曹操阻在涼州之外?
致亂許都只是其中之一。
他還有第二個目的。
便是要借此良機,將那蟄伏于曹氏帷幕之下的一位可怖之人,引誘出來。
此非旁人,正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