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若未曾殞命,憑其忠孝昭昭之節、超群拔俗之才、冠絕當世之勇,再加之四海歸心之威望,必能承繼大業,開創一代雄主盛世。
到那時……
還會有那種事么?
二公子可安守后方,捭闔眾官,監察百僚,必成兄長督國之肱股;
三公子則縱馬疆場,沖鋒陷陣,戍守萬里河山,終為兄長鎮國柱石;
四公子引領文壇新風,以文心聚攬天下士心,以筆墨調和世間輿情,終可助兄以文安邦;
七公子則沉心擘畫,運籌帷幄,于無聲處洞穿世事玄機,先成算無遺策的絕頂謀士,后成經緯天地的相國之才……
不敢想,那畫面該有多美。
……
只可惜,大公子曹昂既不復在焉,一切美好都將不復存在。
剩下幾個身負絕世之才的曹家兄弟,誰又服得了誰?
賈詡每思于此,皆痛心不已。
于是賈詡不止一次肅然囑曹沖曰:“汝兄弟若能捐棄嫌隙、相扶相濟,同心一德,必能共襄偉業,臻于鼎盛;倘為儲位之爭而鬩墻構怨,終至骨肉相殘、喋血禁闈,祖宗基業必遭傾覆,身家宗族盡皆覆滅矣!”
曹沖也記在心里。
故而,當許都風云漸起,他察知端倪,遂決意杜門謝客,托病靜養,一概不問外事。
然曹植不然。
仍廣納賓客,宴飲無輟,席間吟詩作賦以逞才,酒酣則狎妓尋歡而縱逸,于周遭山雨欲來之勢,全然不顧也。
這是文士的浪漫。
卻是政客的死穴。
而相較之下,曹丕反倒成了此番許都危難之中,為曹家立下最大功勛的公子。
許都上下,皆感公子之恩威。
俱拜服于其麾下。
曹丕也因此,獲得了更多許都的實權。
從而限制了曹植賓客往來。
曹植自不滿曹丕所為,言語間多有抱怨,有心聯合曹沖與曹丕作對。
卻不知,此時的曹沖已經來到了曹丕的府中。
他涕泗橫流,伏于曹丕階前,哽咽道:“兄長,乞如實相告,父親莫非已然……”
見此景,曹丕遂感心安。
七弟竟然只帶親隨,至其府上。
按說,此時曹丕有一百種方法置曹沖于死地。
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
他伸手將曹沖扶起,勉力牽起嘴角笑道:“七弟寬心,父親不過尚未還朝,外間流言蜚語,何足輕信。亂黨已平,局勢大安,不必過慮。”
孰料曹沖方起,復又“噗通”跪倒,泣音顫顫:“兄長!小弟府中護衛寡弱,方才亂象驚魂未定,若有亂徒闖府,小弟恐遭其戕害!父親不在,求兄長容我暫居府中避禍,萬望垂憐……”
說完,又膽怯哭泣。
看曹沖這個樣子,曹丕心中涌出一絲憐憫。
沖弟雖有長智之能,卻到底還是個孩子。
父親對他的關愛太多太多,導致他難以自立于危局。
同時,曹丕也看得出。
眼前的弟弟,并無和他爭嗣之心。
曹丕徹底放下心來:
既如此,我這個做兄長的自要擔起父兄之責。
“好吧,沖弟,父親歸來之前,你就留在我府中,需要什么盡管和為兄說……”
“我……”曹沖面顯為難,欲言又止。
“說吧,為兄一定盡力為你辦到。”曹丕用手指輕輕抹去曹沖臉上的淚痕,很溫柔的說道。
曹沖猶豫一下,說道:“我想讓四哥也過來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