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策既成,還要具體實施。
曹丕暗中授意吳臣華歆,讓其在陛下面前進言。
華歆本是跟隨吳國太和孫朗入北之臣,國太孫朗換取了孫權平安返回江東。
他卻因曹操愛惜其才,強行將他留在了許都。
如今倒成了彭羕計策中關鍵的一環。
在司馬懿眼中,華歆雖有才具,卻無骨鯁之氣。
若以厚禮利之,必能為己驅馳。
果然,當曹丕以三公誘之時,華歆當即表示愿意效忠。
那為何要用華歆?
因為司馬懿篤定,漢帝劉協并無識人之能,在他看來:整個朝堂要么是曹操舊臣,要么是荀彧死黨,已經看不清誰是虛偽的忠良,誰是真正的漢臣了。
相較之下,倒是這副忠厚面相的吳籍官員,被曹操強留,自當心恨曹操,最是可信。
那么如何使華歆得見漢帝,并使其取得信任呢?
曹丕又見一人,乃是伏完。
在司馬懿看來,伏完雖行奪帝之舉,但亦非勇烈之輩。
今其雖遭幽禁,然曹丕今身為執金吾羽林郎,掌管皇城禁衛,自可見之。
荀彧當時并無誅伏完之意,適值曹丕為其陳情。
由此,荀彧察曹丕或有扶漢之心。
彼時荀彧念及曹操,心有所動,遂不介意為曹丕留此人情。
故而伏完既脫厄難,僥幸得存,并未感激荀彧,反倒感激曹丕。
所以,伏完答應了曹丕的請求。
畢竟這要求也不是很難。
曹丕只讓伏完做一件事,暗中寄信與皇后,說今朝被軟囚,不得與陛下相見,有要事陳請陛下,唯得托付華歆覲見陛下。
當下伏完,自然會被劉協認為是漢室忠臣。
事實上,伏完亦忠誠于皇帝。
縱其并無寧死之根骨,亦不愿為他人所裹挾。
只是他軟囚于別苑,自不知外面發生了何事。
加之其心機遠遜曹丕,竟深信曹操身死道消,曹丕有為漢臣之心,荀彧亦萌僭越挾帝之志。
那伏完推薦的人,更會獲得劉協的信任。
那一日,荀彧因親赴許都城防巡視,華歆在曹丕暗中安排下,得以悄然覲見天子。
劉協的偏殿之下,華歆伏在階下,喉頭微動,似有萬千悲憤堵于胸間。
劉協看到他的第一感覺。
就覺此人是個忠臣。
也是,國舅推薦,皇后美言。
不是忠臣,卻是何人?
劉協將其扶起:“華先生舊為何職?”
華歆一抱拳,哽咽道:“臣本吳地小吏,蒙孫伯符提拔,后隨國太入北,原以為能換得吳侯平安,卻被曹司空強留許都,名為禮遇,實為囚縛……”
劉協見他言辭懇切,淚光中滿是赤誠,不由得心頭一熱。
又想起當年的劉備來。
“伏國舅說你有要事陳請于朕,到底所為何事?”
華歆叩首道:“今朝堂之上,暗流洶涌。曹丞相雖逝,然荀令君權傾朝野,殘戮忠良,其黨羽布于宮闈。其名為輔弼陛下親政,實則利用陛下信任,暗結僚屬,事事掣肘圣斷,徒令陛下處處出丑蒙羞啊!”
“什么??”
劉協眉頭一皺,哽咽一聲。
華歆的話恰好觸及他心中最敏感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