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而言,他信荀彧嗎?
曾經信過一時,但自金祎吉平等人被殺后,就沒那么信了。
所以他才會在臨朝時,不按荀彧囑咐行事,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然其此舉,致眾臣群起而攻之,令劉協大丟臉面,無言以對,甚至自疑其能。
起初,劉協還以為自己真的說錯了話。
但現在看來,他天真了。
原來一切皆是荀彧設局。
“荀令君為何要如此?”
“陛下,難道您還不明白?”
華歆抬眼偷瞥劉協神色,見陛下眉頭微蹙,面色愴然,又道:“前日臣偶遇舊部,得知荀令君暗中調遣潁川兵甲,名為護衛京畿,實則……”
說到此處故意頓住,似有難言之隱。
劉協果然追問:“實則如何?”
華歆伏地更低,聲音發顫:“實則欲效曹丞相故事,挾天子以令諸侯,徹底架空陛下!”
說完,華歆一拜到底。
他以為,陛下聽到此事,好歹震驚一下。
“哼!”
但劉協竟然冷笑,閉上眼,含著淚,咬牙切齒的道出四個字:“朕就知道……”
華歆明白,此時此刻,自己目的初步達成。
陛下對荀彧已無半點信任。
良久,劉協重重的感慨一聲:“可即便如此,朕又有何能以解此道啊……”
華歆抬起頭:“臣倒有一計。”
“華先生,請說!”
“今之朝堂,陛下猶有發號施令之權,荀彧之勢未及曹丞相當年,正汲汲拉攏漢臣。
臣于明日朝會進言,言吳侯聞曹丞相薨逝,欲再犯合淝、壽春,此番志在必得。
陛下可請荀彧親守壽春,陛下懇切哀求其率軍出征:荀令君若奉皇命,則許都自歸陛下;若其不奉皇命,臣愿即時出列,拼得一死,于朝堂指斥荀彧非忠君之士,使朝中有識之士,與之決裂,則荀彧之勢必潰也!”
聞此忠心良言,劉協滿眼感動之淚。
劉協趨而向前,執華歆之手,慨然道:“我大漢千古之忠,非華先生莫屬!”
……
相對于氣魄逼人的曹操,荀彧溫文爾雅,謙厚和善。
讓劉協面對他時,沒有面對曹操那般弱勢和膽怯。
朝堂之上,華歆進言道:“吳主孫權聞曹丞相薨逝,欲舉十萬雄兵,再犯合淝、壽春,此番志在必得。陛下,當何以應之?”
華歆身為吳臣,于東吳之地人脈甚廣,消息自然比較可靠。
此一言,引眾臣議論紛紛。
荀彧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合淝壽春有孫輔,有張遼,有蔣濟,滿寵等。
孫權縱舉十萬之兵未能輕入。
然而,華歆接下來的話是:“此番出征,江東或以周瑜為三軍主將。”
荀彧心知周瑜的厲害,亦不禁有些擔憂。
但若調曹仁暫駐守于合淝,便是周瑜,亦不得入合淝一步。
正欲請陛下下旨,卻見劉協擔憂說道:“周瑜驍勇善戰,智計過人,尋常將領恐難與之抗衡。朕……懇請荀令君親率大軍,前往壽春,以阻周瑜來犯。”
荀彧聞言一怔,惑然望向劉協,見其雙手緩合,面帶懇色回望。
荀彧復緩緩轉頭,又望向那垂首的華歆。
一瞬間,他好像什么都明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