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擺弄著那桿弩矢,嘆氣道:“只恨未能捉得此賊,難以逼問其同黨。不過已知為王氏家丁,我已將其家眷盡數看押。”
曹丕搖頭道:“行此事者恐怕不止其一家。”
夏侯惇亦作此揣度:“然也。王氏家口不過百人,所蓄弓弩竟三百余張,必尚有未獲之軍械,為謀逆所備也。”
曹丕故作沉思,忽然道:“或許,當日救火者,皆為逆賊之同黨。”
“這……”
夏侯惇覺得詫異,因為當日救火之漢臣漢官,不下數百人,加上各家家丁,足有萬人之眾。
他覺得這里面肯定有逆臣。
而且比例不會少。
但你要說這里面都是逆臣,都該斬首。
那肯定也會冤枉不少人。
曹丕窺破夏侯惇疑慮,近身而勸道:“伯父,今先父新喪,我族正處危殆之境。若不先發制人,我等恐皆遭其戕害!”
“可……”
夏侯惇沉吟片刻道:“然彼時救火漢官究竟何人,尚未悉數勘明。老夫已……已記不全矣!”
曹丕冷然一笑:“侄兒有一計,可解此道。”
夏侯惇趕忙詢問:“何計?”
“何不于明日于殿外立兩旗幟,一紅一白。
讓救火的官員站在紅旗下,未救火的站在白旗下,隨后以‘汝當時之心,非是救火,實欲助賊耳’為由,將站在紅旗下的官員全部斬首。可絕此后患也!”
夏侯惇一怔,微微轉頭,以詫異的眼神看向曹丕。
他非是詫異于曹丕的狠辣。
而是此刻的夏侯惇,覺眼前站著的不是二公子,乃是曾經的曹孟德。
是啊,若孟德尚在,遇此情此景。
恐怕也會行相似之事。
曹丕繼續道:“此舉雖顯酷烈狠辣,然足懾彼所謂向漢之臣。即本非心向漢室者,亦必怨恨諸多叛黨,以其株連己身也。
人心者,至危難時,往往遷恨于掣肘之同僚勝過于施暴者。”
夏侯惇遂官籍亦在漢室,確實鐵心的曹氏擁護者。
他知曹丕之意,更曉曹丕之理,更知曹丕之志。
今見曹丕,猶見于孟德。
今時今日,他心自甘為這不齒之人,必欲鏟盡曹氏之危。
于是,慨然說道:“就依賢侄。”
翌日,許都宮外,夏侯惇立起了紅白大旗。
凡立于救火旗下者,不聽任何解釋,直接拖下處斬!
那一日,喊冤的聲音響徹許都的天空,漢臣的鮮血流滿了整個護城河。
夏侯惇殺大小漢官三百余人。
昔日舍棄劉表劉備,冒死投北的荊襄大儒王粲,眼睜睜的看著兩個參與救火兒子被斬下頭顱,從此絕嗣,他幾乎當場瘋掉。
大批曹氏家臣被提拔至朝堂之中。
司馬懿、陳群、華歆、董昭、吳質、彭羕、賈逵等,以及曹氏夏侯氏子弟,俱升高官。
曹丕再效其父,徹底把持住大漢朝堂。
有了這幫人支持,曹丕的膽氣愈發壯了。
他暗中授意華歆,逼迫漢獻帝劉協寫下詔書,懇請自己入主鄴城,建立魏都,進位為“魏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