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是要真的將皇位主動送給曹丕么?
若得如此,自己必成大漢的千古罪人,又該如何面對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可大漢還有存還之機么?
曾經的他不認為除了自己,還有能續大漢皇命之人。
但荀彧臨別時的那句話,讓他心生他念。
“若臣以己之命……哪怕只讓漢室江山多存續一日一月,一時一刻,臣縱死,亦無憾也!”
臣子尚且如此,朕作為皇帝,何以惜命也?
冥冥中,他又想到了劉備。
那個以織席販履為生的皇室末流。
他堅韌不拔,志存高遠,身先士卒,賢明四海,高舉匡扶漢室之大旗,生生于這亂世打出了三分天下。
……若他日同赴九泉,共面高祖。
不知高祖皇帝將如何觀皇叔,又將如何觀自己?
莫說高祖,便是劉協自己,都覺得自己辱沒了列祖威名,而劉備才是真正為大漢續命的真命天子。
念及此,劉協反倒釋然了。
昔日王莽篡漢,劉嬰長期被軟禁,甚至被禁止與人交流,形同廢人。
與自己何曾相似?
后綠林軍攻入長安后,劉嬰流落民間,后被方望等人擁立為帝,試圖恢復漢室,不久被劉玄的更始政權的將領擊殺。
他的死源起于劉玄,卻間接成全了世祖。
劉協亦曾擔心有朝一日落入劉備之手,會效劉玄之行,害死自己。
但劉備和劉玄是一類人么?
劉玄生性懦弱,且嫉賢妒能,殺害劉演等功臣,自毀長城。
劉皇叔卻仁善勇毅,更知任用賢能,知人善任,終成股肱環繞之勢。
劉玄驕奢淫逸,縱容部下為非作歹,致使民心盡失。
劉皇叔卻躬行節儉,約束部曲秋毫無犯,故能得百姓擁戴。
劉皇叔不是另一個劉玄,他是另一個世祖。
另一個能讓大漢再度輝煌的天命之人。
劉協亦曾想過,倘若自己被挾持到劉備處。
到時他以天子之名下詔,禪帝位于劉皇叔。
劉皇叔還會迫害他么?
劉協縱不懂權術,但亦想不出半個劉備迫害他的理由。
所以,他確信,曹丕無論如何亦不會將他送給劉備。
因為曹丕也怕叔侄倆在百官和天下百姓面前上演一出叔侄讓賢的苦情大戲。
可這樣,劉協就沒辦法了么?
劉協已經想到了一個辦法。
閉上眼,荀彧的話再次浮現在耳邊。
可似乎言出這句話的,卻是自己的聲音:
“若朕以己之命……哪怕只讓漢室江山多存續一日一月,一時一刻,朕縱死,亦無憾也!”
……
另一邊,曹丕心念稱帝的由頭既出,就再也無法按捺。
但他是清醒的,知道當前稱帝面臨的最大阻力為何?
請司馬懿為其獻計。
司馬懿還是給他出了一計:“如今天下最大的禍患,實則不在孫權,而在劉備!陛下不妨以徐州為誘餌,挑唆孫權從背后突襲荊州。可明言承諾:若能得關羽之首,便即刻冊封他為徐州刺史,將徐州之地盡數相贈!”
聞聽此言,曹丕大驚:“他若事成?難道要孤真贈徐州?”
司馬懿呵呵一笑:“聊以戲敵,不必真予,王上何故當真?”
曹丕又言:“那他若因孤食言,再與劉備聯合……”
言及此,曹丕的話戛然而止,他眼珠劇烈的顫抖。
再抬起頭,似乎想通了其中的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