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思路還是要領先他幾個身位。
“這局棋回頭再下,速備筆墨!我這便修書一封,呈與主公。”
“遵命。”
……
另一邊,劉備與劉禪亦在議論許都傳聞。
父子二人聽聞曹丕僭越稱王的消息都感詫異。
“前世是曹操先稱公,后稱王,未及稱帝便因頭風死在了建安二十五年。”
“現在是建安十八年,曹操會死在七年之后?”
阿斗坦言:“理當如此。只是前世今生之間,因些許細微之變已致局勢殊異,曹操之生死,或早或晚,亦未必會如當初了。”
“是啊!汝之前世,他在許都,現在卻被孔明鎖在了祁連山之外。未曾想,曹丕竟敢效其父,僭位稱王!”
劉備言語間已現怒意。
“此人棄高祖之盟于不顧,不愧為曹操之子。”阿斗也恨恨道。
“可面對陛下受此凌辱,我卻無能為力,阿斗啊,你告訴為父,此節為父當如何做?”
“孩兒也不知!”
阿斗也坦率搖頭,卻又說:“不過孩兒知曉,前世漢帝禪讓皇位于曹丕。亦聞漢帝過世,父親大悲,遂領文武百官為皇帝唱奠行禮,追封謚號為漢愍帝。可是,漢帝竟還活著,去世后被曹睿封為漢獻帝……”
“漢獻帝?”
“獻”乃美謚,有聰明睿哲、知質有圣之意,那是曹睿對其褒獎評價嗎?
不,這更像是一種陰陽。
用一個看似褒獎的“獻”字,“陰陽”皇帝“獻”出了自己的皇位。
“竟有此事?”
“嗯!”阿斗點點頭:“故而很多人詬病,說父親稱帝之舉,有違匡扶漢室之初心。”
“哦……為父竟是在這種情況下稱帝?”劉備負手感慨。
“是啊,此時父親若不登基稱帝,咱們大漢社稷便真要斷絕了。那些妄加詬病者,本就非真心向漢之輩,不過是尋個由頭構陷父親罷了。”
劉備亦慨然點頭。
他在想,堂堂大漢皇帝,身負劉家江山社稷,怎么真的就屈辱禪讓了?
回頭如何得見列祖列宗?
劉備雖奉仁道,亦非鉆牛角尖的迂腐固執之主。
以仁德為立身之本,卻不會被人拿著所謂“仁德利劍”劈向自己。
“可惜陛下,當年能毅然發動衣帶詔這般勇烈之舉,何等雄壯;
怎奈年歲漸長,反倒行出‘禪讓’這等令人扼腕之事來。”
劉備長長一嘆,為之感慨。
正此時,侍衛敲門來報:“主公,江北來人了,欲見主公。”
“何人?”
“大漢尚書令荀令君。”
“什么?”
劉備頓感詫異,因為荀彧是曹操的人。
坦率而言,劉備是很尊重也喜愛荀彧。
但事曹操許久,難免心思不再純真。
“他來做什么,邀我為曹丕僭越稱王賀喜嗎?”
“父親,恐怕并未如此簡單!”
阿斗湊過去,于劉備的耳邊輕言幾句。
劉備頓時心中一喜:“速備車馬,我要出城親迎荀令君!”
……
而正在此時,另一場鴻門宴則悄無聲息的發生在交州之地。
士徽親兄親弟,堂兄堂弟,接到蓋有士燮大印的邀請信函,俱帶少量兵馬,往士徽的大本營合浦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