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一句話,帶出了兩個炸裂的消息!
陛下遺詔!
說明現在陛下已經龍馭上賓,駕崩于許都了。
然而,比上一條更為炸裂的是下面那句——請皇叔承續大漢帝位!
劉備傻了,一瞬間還以為是荀彧捧殺之計。
因為依照傳統邏輯,就算皇帝駕崩,也應該是輔佐一位皇子,助他承續帝位。
……我迎皇子,卻自坐帝位,豈不是成了篡漢自立的亂臣賊子,落人口實,污了畢生“匡扶漢室”的清名?
劉備知道,依阿斗所言,上一世之所以稱帝。
乃因曹丕篡漢,許都誤傳皇帝駕崩。
那時他若再不稱帝,大漢就真的亡了。
可今生,陛下怎會命荀彧帶皇子而來,卻又把皇位傳于我?
這于情于理,都不應該啊!
一瞬間,劉備讓自己冷靜下來,未應后言,而是說道:“荀令君勿要妄言,陛下尚在人世,何以出遺詔?”
荀彧長嘆了一口氣:“皇叔啊,此時此刻,消息并未傳來。但曹丕若成功僭位稱帝,大漢亡則陛下在。但若曹丕未能僭越稱帝,則陛下亡……”
說到此,荀彧的淚水流下,聲音也變得顫抖,吐出了最后的三個字:
“大漢在!”
“什么?”
劉備惶然一驚,仍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
但荀彧卻退后兩步,與劉備拉開了距離,他拉過了皇子劉熙,看著劉備莊嚴道:“天子詔,劉備接旨!”
劉備趕緊下跪,卻未見旨在何處。
諸文武和阿斗也跪下,大家臉上亦是困惑之色。
卻見在荀彧的示意下,劉熙過了身,背對著眾人。
然后脫下了劉熙的外套。
雪白的孝衣前后,寫滿了暗紅色的小隸字體。
【朕聞圣人言:
國之存亡,匹夫與焉;
君辱國亡,朕何以生?
自董卓亂政,國祚傾頹,宗廟蒙塵,黎民涂炭。
朕雖有九五之尊,實乃傀儡寄命,受制于奸佞之手。
賊子曹丕,弒殺忠良,覬覦神器,其篡漢之心,昭然若揭。
今賊勢益熾,竟欲逼朕禪位,毀我大漢四百年基業!
朕身為高皇帝后裔,豈能屈身賊寇、辱沒宗廟?
朕決意以身殉國,以謝列祖列宗于地下!
愿以朕之血,警醒天下忠義之士:
國賊不除,漢室不興!
皇叔劉備,中山靖王之后,朕之宗親,素有仁德之名,懷匡扶漢室之志。
昔世祖光武皇帝,起于微末,終復漢室,再造乾坤。
今朕將大漢社稷托于皇叔,愿皇叔效世祖之行,承續大漢正統,登基稱帝,以奉宗廟、安黎民。
望皇叔提三尺劍,聚天下義兵,剿滅曹氏國賊,掃清六合妖氛,復我河山,還于舊都!
朕雖死,魂佑大漢;
皇叔若興,朕當九泉含笑,無負先祖。
傳詔之日,朕已自戕于玄黃臺。
勿為朕悲,唯念國殤!
無持玉璽,唯以朕手撫墨而印,皇子孝衣為憑,漢臣令君為證!】
衣襟左衽,是一個黑色的墨手印。
劉備睜大了眼睛,死死盯著孝衣上“朕已自戕于玄黃臺”那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