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孫權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作為臣子最好的結果了。
雖然最初的魯肅,也是希望孫權能成就霸業,如果得善時機,未嘗不可改朝換代。
但近些年孫權的種種行為,讓魯肅認為主公并無問鼎天下之資質。
劉備做這個皇帝,要遠遠比孫權合適得多。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勸說孫權,安心助劉北伐,待天下大定之時,再適時交權,孫家必為開國功臣,享世代公侯之尊榮。
這功業,就要遠遠勝過父兄多矣。
主公應該會滿足了吧!
……
另一邊,周瑜終得一萬兵馬,獲再奪合淝之機。
周瑜很高興,主公終于還是信任自己,把北伐最難啃的骨頭丟給了自己。
只是這人馬有點少。
主公自己去,帶十萬大軍,怎么就給我這么點?
不過周瑜也很滿足,這兵多有兵多的打法,兵少也有兵少的打法。
我若能再奪合淝,方顯本事也!
更何況,他已得知,荀彧早不在合淝城內,張遼也再次去往宛城,以阻關羽再犯宛城。
合淝名將謀士只剩孫賁、蔣濟,壽春只有滿寵而已。
而城中守軍,也只不過萬人之數。
這仗若打好了,能贏。
于是,周瑜當即抖擻精神,以傾盡全力之姿應對此戰。
……
另一邊,呂凱終于聯絡雍闿。
許以裂土封王、獨占南中之利,邀其反叛劉備。
目的是利用他們奪取整個南中,將劉備拉入南中泥潭,無暇顧及荊州之變故。
雍闿此人,祖上雍齒,乃大漢開國功臣。
其實,雍齒也算不上大功臣。
他見利忘義,左右逢源,數叛劉邦。
但劉邦念其為同鄉,后又終歸歸附,不計前嫌,終封其為什邡侯。
比那個因救劉邦而被處死的丁公幸運得多。
但雍氏似乎天生對劉氏無忠誠之心。
雍闿但見人家許利豐厚,雍闿立刻就答應了,于是聯合呂凱部隊,與蠻王孟獲結盟,三股勢力合并一起,于南中開始作亂。
他們先是劫掠百姓,而后開始攻打城池。
益州郡、與越嶲郡相繼淪陷,打到永昌郡時,遭遇的頑強的抵抗。
由五官掾功曹呂凱與府丞王伉率領官民堅守,他們關閉四境,抵御雍闿的進攻,使其未能進入永昌郡。
沒錯,這是另一個呂凱。
和東吳呂凱相比,永昌呂凱更顯忠勇卓絕、智略過人。
他身為一介文官,以地方屬吏的身份扛起守土重任。
他與王伉攜手同心,在絕境中凝聚民心、布設防務,憑堅城之志拒叛軍于千里。
很快,此消息也傳到了劉備的耳中。
劉備很詫異,依阿斗所言,南中之亂會在多年之后才會發生。
怎么這么早就出現了?
誰給雍闿的勇氣?
前世丞相剿滅雍闿,七擒孟獲,以平定南中。
今生丞相不在,又當如何?
急迫之下,也無法傳訊于諸葛亮,劉備于是乃問法正。
“此亂規模之大,非同小可!”
法正沉思片刻之后,嘴角露出一抹淡笑,而后給出一個意外的建議:“陛下何不親征?以天子之威,彰漢庭之勇,徹底以平此南中叛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