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呂凱眼底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
金環三結身死,劉備必定會派遣精銳馳援南中,如此一來,其后方的防御必會出現空虛。
如此,子明之策,方有勝機。
……
步騭做事周全,他將交州變故的消息封鎖得很死。
交州諸郡所得的消息,乃是士公攜眷于合浦龍宮靜養閉關數日。
軍令指派只以文書傳遞。
故而,交州諸郡誰也不知士燮已遇害。
而帶著交州印的士燮親筆書信,就成了穩定交州人心、維系江東對諸郡掌控的關鍵信物。
故而,此時的呂蒙于交州來去自如。
但他并沒有張揚行事。
而是一邊等候孫權大軍近至,一邊分批遣卒,化裝成商客與百姓,北上零陵往湘水而去。
待關羽北上伐宛,便可沿湘水而上,斷其后路,徹底將荊州納于己手。
……
誠然,此時的關羽的確再生北伐之心。
他對曹操的死雖有疑慮,但徐庶卻讓其勿被他論所擾,曹操乃必死無疑。
也是,許都自己都訃告昭告天下,新君曹丕已遣使布告四方了,這還有什么可懷疑的?
關羽望著帳外暮色,想起昔日暫居曹操麾下的那段時光,心中不禁泛起幾分復雜的感慨。
那時的禮遇與恩義猶在眼前,只是立場殊途,終究難兩全。
但轉念想到大哥劉備匡扶漢室的大業,他眼中便重燃堅毅:此刻肩負的使命,容不得半分猶豫。
曹操新喪,北方必定人心浮動、局勢未穩,正是北伐的最佳時機。
更難得的是,今朝有東吳周瑜一同出兵,兩軍協同并進,前路的壓力自會減輕許多。這般天時與人和兼具,此戰更無退縮之理。
其實自當年復奪新野之后,關羽的北伐之志便從未斷絕。
他親自督建城池,更巧用木牛流馬轉運糧草物資,將那座曾被戰火焚盡、幾乎化為焦土的新野城,一點點重建起來。
而有了這浴火重生的新野城,便如同在中原腹地釘下一枚楔子,不僅能囤積糧草、整飭兵馬,更成為了日后揮師北上、直取宛城的絕佳前哨陣地。
前路的北伐大計,自此便有了堅實的根基。
然而,徐庶向關羽獻上的計策,卻出乎眾人意料。
他勸關羽一面厲兵秣馬,大張旗鼓地擺出揮師北上的架勢,以惑敵耳目;
一面卻暗中在身后的漢水流域,加緊操練水軍,以備不虞。
關羽不解:“今過漢水,從新野至宛城多以陸戰,并無巨江,何以再籌水軍?”
徐庶呵呵一笑:“云長,曹魏聞知將軍兵臨新野,必定重兵布防宛城。若在此地膠著日久、強攻不下,反倒徒耗糧草兵鋒。不如屆時佯作退兵,卻暗率水軍沿漢水西行,轉入丹江,直抵曹操暗中操練水軍之處;待登陸之后,趁其不備奇襲北上,亦可助陛下一舉逆襲長安。”
關羽撫髯頷首,目光落在案前地圖上細細推演,越看越覺此計深合兵法要義,不由得心生贊嘆。
徐庶果然不負天下智囊之名,有他這般運籌帷幄,無論前路遇上何等戰事,己方總能占得先機,斷不會落了下風。
他卻不知,徐庶自始至終,從未有過以新野為基盜取長安的盤算。
他力勸關羽厲兵秣馬籌備水軍,實則另有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