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會被兄長所害。
不過,曹植心中倒也豁達。
能與嫂夫人連日共處,于燭下品詩論賦,于案前唱和應答。
那感覺,如同置身春風桃李間,偷得浮生幾日閑……
縱是因此獲罪、身死于此,他亦覺此生無憾了。
故而被關押牢中,也不那么在意了。
至于甄氏,經此一事,曹丕對她再無半分溫情。
自那日之后,他嚴令禁止甄氏踏出房門半步,更不許府中任何侍從隨意入內探望。
這看似平靜的院落,實則成了一座無形的囚籠,將她困于其中,日日面對著四壁的寂靜與孤燈的冷影,形同軟禁。
旁人自不知甄氏遭遇,但俱知曹植乃被曹丕下獄。
這令很多人感到意外。
因為在此之前,曹丕一直是宗室的保護者,從未想有一日會對宗室兄弟動手。
可今天,卻真的開始動手了。
世人哪知曹丕心中悲苦。
在他們看來,曹植不過是偶有失儀,曹丕這般重懲,未免顯得苛酷過甚。
畢竟以旁觀者之見,曹植于魏王權位本無半分威脅,如此嚴懲反倒損了魏王容人之德。
身為忠臣良將,見此情景自當竭誠進諫。
夏侯尚便是懷著這份心思而來。
然而在曹丕看來,夏侯尚前番因失職而致皇子遭劫、皇后自縊,此等滔天大過,未加懲處已是寬宥,豈料他竟還敢對孤的決斷說三道四!
曹丕登時大怒,以失職致皇后自縊為由,反將夏侯尚寵妾縊殺。
夏侯尚為此悲傷欲絕,肝腸寸斷,卻寧可常掘墓觀尸,亦不敢有半分怨言,更不敢向曹丕流露半分不滿。
但他不敢,有人卻敢!
鮑勛生性耿直秉忠,剛正不阿,其為濟北相鮑信之子。
濟北相鮑信,乃曹操之生死摯友。
征討黃巾軍時,曹操為黃巾軍所圍。
鮑信為救曹操,親率部眾奮勇死戰,最終曹操得以幸存,鮑信卻力竭戰死,尸骨無存。
曹操對鮑信的犧牲極為痛惜,雕以木人為其厚葬。
故而,鮑信麾下之將于禁甚為曹操所信任。
鮑信的兒子,于曹操麾下亦掌重權,身份亦堪比曹氏夏侯。
然而,曹丕卻與鮑勛有仇。
早年間,曹丕愛妾郭女王之弟為曲周縣吏,卻犯下偷盜官府布帛的重罪,依律當斬。
郭氏求曹丕運作,曹丕亦多次修書給鮑勛,懇請他網開一面。
然鮑勛秉持公正,不為權勢所動,如實將郭氏弟弟的罪狀上報,最終郭氏之弟伏法受誅。
此事過后,曹丕對鮑勛已是積怨暗生,恨意潛滋。
然鮑勛素有干才,更兼其心向曹氏,忠悃昭然,非尋常臣僚可比。
昔年經司馬懿、陳群再三力薦,曹丕終是暫抑私嫌,對其倚重更甚私怨。
然而今時今日,曹丕待曹植、夏侯尚多有苛責,舉措漸失寬和。
身為御史中丞的鮑勛再難緘默。
朝堂之上,他執簡而立,正言抗辯,辭氣激切,直陳得失。
全然不顧魏王座上的曹丕面色愈沉,難堪與慍怒已然顯于面上。
也是在這一刻,曹丕心中最后一絲猶豫徹底消散,他咬牙切齒,殺心暗起。
他決意要尋個時機,徹底的除掉鮑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