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合淝本為軍事戍守之城,非久居囤糧之地,城中雖有存糧,卻無多剩;
且城內盡是駐軍,無百姓可征糧補濟。
如此一來,只需斷絕其外援補給,時日一長,城內糧盡,自會不攻自破。
而這個時候,孫瑜早已帶兵脫離了合淝。
……
另一邊,張飛已被困于濡須山三日。
濡須山又名東龜山,只因此山狀如烏龜,易守難攻。
司馬懿數次遣軍攻山,皆被張飛憑山勢之險而擊退。
司馬懿就是這樣的人,既強攻無果便不再攻。
轉換思路,令大軍環伺山麓、圍而不攻,欲以斷水斷糧之法,將張飛困斃于山中。
此時張飛已然糧盡,處境愈發危急。
張飛與蒯越不敢懈怠,每日親率親衛攀援山崖,勘察四周地形,只求尋得一線突圍之機。
結果,真讓蒯越找到了,他指著山下方向對張飛道:“觀那西江邊一帶,林木茂密,或可作為突圍之路。
只是需先設一計,將山下圍兵引往他處,待其防線松動,我等便可趁機沖至岸口,搶奪敵軍舟船,再尋開闊山嶺遁走,方能脫離險境。”
張飛急迫道:“何必引軍,俺殺下山去,卻待如何?”
蒯越慌忙相阻:“將軍不可意氣用事啊!”
“先生啊!”
張飛心急如焚道:“俺二哥今被困吳地,大哥遠在祁山,鞭長莫及,俺如何能坐耗時日?縱使山下有千軍萬馬,俺也須殺開一條血路,早一日尋他蹤跡才是!”
正這時,雷銅興奮來報:“三將軍,看我帶什么來了?”
張飛與蒯越轉頭來看,竟是一條二十多斤的大鯉魚。
張飛一怔:“何處所得?”
雷銅直言道:“末將先前往尋水源,幸尋一山澗潭,旁有廟觀,得以解軍士渴乏。又見潭中有條大魚,乃觀中道士平日所養,末將已以錢帛購得,今特呈來,供三將軍與蒯先生充作膳食,稍補體力。”
“哦?”
張飛看了看這條還在嘎巴嘴的大魚,忽然計上心來。
他拔出匕首,在魚身上割了數刀,又扎瞎魚眼,而后扯下一塊布,上書:
“司馬小兒,俺張飛與你無仇,今欲尋兄長,才至過江,卻被你相阻。你若再敢耽擱我時日,至兄長有危,你便如此魚,被俺扎瞎雙目,活剮而死!”
而后,將那塊布綁在魚身上,從東北崖口丟了下去。
崖下多有司馬懿軍卒,立刻獲此魚信,交與司馬懿。
司馬懿看了張飛的信,滿心來氣。
本來欲得建業,是被你所阻,致心愿未成,怎反被你倒打一耙!?
又細看這尚且新鮮且死狀凄慘的大魚,更是滿心納悶。
按說,圍困數日,張飛應該糧盡,怎以此鮮魚相投?
莫非,還有未知河泊暗谷可供軍糧?
聰明如司馬懿,也未想到張飛會在此用計。
立刻命大批軍卒繞山而察,可這一繞,西江江岸那邊的守衛也就少了。
張飛看準時機,率軍直沖而下,直奔司馬懿泊岸之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