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瑾書風狂放不羈,瀟灑飄逸,頗具江南名士之風流氣韻;
張翼德字跡則工整端嚴,沉穩有力,更含燕趙悲歌之慷慨根骨。
若以尋常眼光觀之,周瑜之字固顯俊逸,然以名家法眼審視,反是張飛之書更具大家底蘊。
然此時周瑜無心品藻字跡優劣,唯對張飛書中所書,于二位兄長赤膽忠心之剖白,只覺心緒復雜難平。
此情此景,又讓他想起孫伯符。
想起孫伯符遞給他一根雞腿,然后神秘兮兮的告訴他:“兄以玉璽,得借袁術兩千兵馬……”
那時的孫伯符,手里有一口吃的,都想著自己。
又想起過廬江皖縣,孫策又來找他:“為兄知江東絕世美女有二,弟可愿與兄共求而聘之!”
那時的孫伯符,連女人都愿意和他分享。
最后,周瑜又想起孫策臨終那日。
榻前執手,氣息已弱,卻仍攥著他的腕子,目光灼灼如燃:“公瑾,江東之事,內輔仲謀以安社稷,外拒群雄以固山河,孤付托于你……”
“翼德兄……”
瑜輕喚一聲,聲線微沉。
張飛聞言,淡然一笑,眶中雖盈淚光,終是強忍著沒有流下。
轉過頭,周瑜的淚水卻流滿了臉頰。
張飛沒有嘲弄周瑜,更沒有爭論勝負,而是將寫就的絹帛妥帖揣入懷中,轉而對麾下將士朗聲道:“整束部伍,巡防城周!”
傍晚時分,張飛最后一次檢查了城中防務,洗漱完畢,竟來到了周瑜的軍帳。
一開始,周瑜很是詫異:“翼德兄,你來作何?”
張飛一抱拳,坦言道:“飛素敬大都督之才情智計,愿與相交,懇請今夜抵足而眠。”
周瑜灑脫一笑:“翼德兄勇猛無雙,坦蕩赤誠,正為我所仰慕!瑜求之不得!請!”
“請!”
遂請之入帳。
帳中,二人聊及當前之局,周瑜展開地圖,說出自己攻打壽春時,得知吳主北盟時的痛苦和無奈。
張飛端坐聽著,眉頭微蹙,卻自始至終未有半分疑色。
待周瑜話音落定,他慨然頷首:“以大都督之磊落風骨與江東氣節,斷不會行那背盟棄義、茍且求安之事。俺雖粗人,卻也分得人心對錯。”
周瑜滿心感懷:“有翼德理解,瑜心安也!”
說到此,周瑜又嘆了一口氣:“今城中糧盡,軍卒唯有殺馬充饑。能撐到哪日,卻猶未可知。”
張飛慨然道:“不等馬盡,便殺出城去,寧魚死網破,亦不辱沒了二位兄長威名。”
周瑜相勸,覺得這樣不太理智。
但想了想,最終一股熱血還是沖上心頭:“說得對,不等馬盡,咱們就殺出城去。”
……
建昌城內,陸遜督管糧草周轉,只覺心急如焚。
既已決意隨主投曹,便需拿出實打實的誠意。
攜建昌糧草入曹營,是表歸附之態的第一步,可他深知這遠遠不夠。
更緊要的,是要說動那些不愿依附關羽的江東世家,借司馬懿之言,許以巨大利益,讓他們放下顧慮,隨自己一同北上歸曹。
這其中有的人愿意,有的人中立,也有的人與其劃清界限。
但畢竟吳郡陸氏于江東威望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