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有不少豪強歸附。
可隨著暗中聯絡、拉攏的世家子弟與鄉紳豪強漸多,陸遜心中忽生一念。
或許不必只囿于“投曹”一途?
若能拉攏司馬懿,借吳主之法理,再借江東世家大族的財力、人脈與私兵之力,再尋機與城內勢力呼應,來個里應外合,未必不能將關羽逐出江東,重新把建業奪回手中。
再想辦法奪回吳主孫權,使其重掌建業。
不,以現在之局面,只要能奪回建業,曹丕必送還吳主而歸。
既然生出了這個想法,陸遜常常夜不能寐,思慮著如何奪回建業。
……
另一邊,魯肅縱馬疾馳。
他明白,在荊州時,為助陛下穩定后方,他以江東士子的身份,先見太史慈,后見吳國太與公子紹。
以至于耽誤了太多時間,致陸遜與曹相連,火速撤軍。
今時今日,子敬唯爭朝夕,欲趕在陸遜有所動作之前,先入建業,勸云長早做防備。
即便是平日不服老的黃漢升,也被他催得連連叫苦,常蹙眉抱怨:“魯子敬,何至如此急迫耶?”
子敬神色肅然,語氣卻滿是焦灼:“陸遜通曹之心盡已昭然,若彼其搶先一步引曹軍入城,云長恐身陷危局矣!”
言罷,當即揮鞭催馬,絕塵往東。
……
而此時,方入海昏城的劉備,終得確切音訊。
廖化攜關羽親筆書千里疾馳,終得劉備消息,而入海昏城覲見。
先前民間雖傳關羽已下建業,然流言終歸是流言,無憑無據,既難辨真偽,更恐是敵營故意散出的虛誑之語。
劉備縱心懷期盼,亦不敢輕信,只將那份牽掛暗壓心底,日夜懸心難安。
今廖化所呈,乃關羽親筆手書,字跡凜凜,信中詳陳奪城始末,樁樁件件皆屬實情,斷無虛假!
無人知曉,劉備捧讀此信,逐字閱罷時,那顆連日緊繃、懸于半空的心,終是放下。
轉瞬又被狂喜占據心頭。
他不顧帝王的持重,興奮的向他人展示關羽書信:“汝等且看,云長果奪下建業矣!……云長果奪下建業矣!”
劉備不是故作姿態。
他是念及惜前世之悲痛,以今生之堅守,終得此番善果。
交織著手足情義與夙愿得償的欣慰,在心頭翻涌不絕,實在無從按捺。
而這個消息,亦讓劉備麾下文武俱振臂稱快,言語間盡褪此前憂色,大家圍攏上前,或傳看書信,或熱議戰局,帳內一時歡聲雷動。
唯龐統面色沉靜,上前諫言:“陛下,今我軍既已踏入江東之地,根基初定,不宜耽于眼前喜幸之捷,當趁此兵鋒正盛、人心向附之機,繼續揮師東進,一舉將江東全域納入我朝版圖,方為長久之計。”
“哦……”
劉備也明白:若在往日,彼此尚為盟友之際,江東無過,確實無由興兵征討。可如今孫權背盟通曹,暗襲荊州,行徑已失信義,這般局面下,便不用再拘于舊情、存婦人之仁。
龐統所言極是,當趁此師出有名之機,揮師東進,一舉平定江東。
然未及劉備下定決斷,帳外忽報蒯越、孫瑜二人求見。
二人入帳時,神色皆帶急惶,竟還攜來另一份驚人心魄的戰報。
蒯越搶步上前,語聲急切:
“陛下!三將軍張飛為解云長之困,誤入江北,與周公瑾同困合淝城內!如今合淝糧秣將盡,城防危殆,望陛下速發援兵,遲則恐生不測!”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