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與陸遜商議既定,決意趁江東尚未被劉備徹底掌控之機,速引部歸返江北,以圖報效魏王。
另一邊,潘璋與呂凱整合殘留的吳軍東退。
南下沿著合浦,往高涼縣而去。
那是繞過劉封轄區唯一的通道,雖然遙遠,但好在安全。
交南之地,雖為凜冬,卻依下著小雨。
濕冷難耐。
潘璋胯下戰馬鬃毛結著泥污,盔甲刀痕嵌血,戰袍破爛。
呂凱也沒好到哪去,面容帶著風塵,鬢發凌亂沾著草屑,早已不復少年英姿。
身后吳軍兵士面帶倦色,或扛斷槍、或揣干餅。
草鞋踏碎石聲響細碎,卻無一人掉隊。
濕熱海風裹著咸腥吹過,殘破吳旗呼啦啦的作響,潘璋望了眼低壓的鉛云,揚聲喝道:“加速!過了這高要峽,尋干爽地休整!”
高要峽,是從合浦往南最為險峻的地方。
四周均為密林,古木參天遮天蔽日,藤蔓交織垂落如網,常有鳥鳴猿啼。
潘璋行至半路,卻驀然發現,今日好像并未聞見半聲獸鳴。
不過,他非交州人士,自不解風土人情。
以為落雨之日鳥獸俱已歸巢,縱是不鳴,也在情理。
可往前走著走著,一股莫名的寒意卻順著脊背不斷往上爬。
他心頭像壓了塊沉石,總覺得暗處有雙眼睛正盯著隊伍,連呼吸都跟著發緊。
這里是設伏的好地方,會不會有敵在此設伏?
潘璋不是沒有想到,但僥幸的心理,讓他不愿因無端揣測耽誤行程,只沉聲囑咐身旁親兵多探四周動靜,便硬著頭皮繼續率軍向前。
“咕啾啾啾……”
一聲清脆的鳥叫聲突然傳來,似乎打消了潘璋的顧慮。
然而接下來,只聞一陣凌冽的風聲,潘璋下意識將身子一伏,身旁一裨將登時落馬,胸口插著一支半尺的翎箭。
潘璋大驚,遂呼:“列陣迎敵!”
便見兩側密林中驟然竄出數道寒光,密密麻麻的翎箭如飛蝗般遮天而來,瞬間織成一張死亡之網!
前排兵士來不及舉盾,箭簇便穿透甲胄、釘入皮肉,慘叫聲與箭桿入體的悶響混在一起,在狹窄的峽道里炸開。
有的箭射穿了兵士肩頭,帶起的血珠濺在泥濘里;
有的箭正中戰馬脖頸,受驚的馬匹揚起前蹄,將背上兵士甩落在地,又被后續箭雨釘在當場。
本來狼狽的吳軍再度陷入極度的恐慌。
潘璋眼角抽了抽,欲攜兵往前沖,卻見前路堵著木樁巨石。
不是不可過,但無法使大軍速過。
于是高呼:“呂將軍,令后隊變前,退出高要峽!”
“明白!”
呂凱高呼著,率后軍掉頭,欲退出高要峽。
大軍在箭雨中奔行二里,唯見軍卒迅速的減員。
逃出箭雨陣時,已是不剩三四。
呂凱無法回救潘璋,只能尋求突圍,與身后的朱桓會師暫退交州。
卻見不遠處一隊人馬攔住去路。
為首一將與呂凱年齡相仿,他身披亮銀甲胯下一匹神駿戰馬昂首而立;
他左手提一桿寒光凜凜的鋼槍,腰間雙劍劍鞘嵌著暗紋,正勾著唇角冷笑,目光如刺般落在呂凱身上。
而其背后大旗一展,赫然是個斗大的“劉”字!
“呂將軍,還往哪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