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周瑜正困守孤城。
然而,他守的不是合淝主城,而是合淝城北的一處舊駐烽燧堡。
原來,此時此刻,合淝城糧絕,他高舉主帥大旗,高調出城,引來夏侯惇大軍圍攻。
周瑜卻打了個出其不意,佯作往北方大路突圍,引魏軍齊聚北方大路,他卻調轉馬頭,趁虛折返,反攻下這座地勢險要的燧堡。
這令夏侯惇大為意外。
周瑜放棄更為堅固的合淝主城,不去突圍,反奪燧堡,到底何意?
但就是因為猜不透周瑜的想法,才致周瑜能夠輕易得逞。
這么看來,夏侯惇好像也沒損失什么。
反而于此戰獲得巨大利勢。
他一面命樂進速從北門入合淝主城,一面命張遼加固堅守北方大路。
因為只要堵住這條路,周瑜就是甕中之鱉。
但周瑜心中十分清楚,他手上兵力雖然多過張飛,但多為役卒運兵,精兵并不多,想突圍難如登天。
況且,他的目的也從來就不是突圍。
他知道,南門一開,張飛韓當帶兵,合淝主城斷難堅守。
不如盡最大可能,于城北吸引曹魏之兵力,給城南張飛的突圍創造機會。
看著堡下黑壓壓的一片魏軍,周瑜英俊的面色微顯扭曲:“張翼德,若得時機,汝萬要逃脫此境……”
張遼數次率隊進攻,皆被周瑜擋下。
論沖鋒陷陣,十個周瑜也不敵一個張遼,但論據險而守,周瑜卻不比張遼遜色半分。
他拖著病重之體,在堡墻之上往來調度,使張遼一時間無計可施。
但雖說無計,那就不用計。
強攻而奪!
雖說攻城士兵損失慘重,周瑜損失亦是不小。
不少軍卒因不常交戰,見此場面,已心生懼意。
周瑜卻以劍指天,振臂高喝,對麾下將士道:“諸位!漢帝大軍已在途矣!若能堅守至黃昏,陛下必攜重兵來援,解我等于倒懸;只要撐過此戰,爾等皆可身負功爵,蔭澤后世!”
其實,周瑜對軍卒說了謊。
他知道劉備幾乎是不可能來了。
堅守至黃昏,就是要讓夏侯惇無暇去南城找張飛的麻煩。
而這個代價,就是自己和這數千士卒的性命。
周瑜說動了他們。
人生在世,草木一生,誰不想名垂青史,誰不想建功立業,誰不想恩澤子孫。
況且,依周瑜所言,堅持到黃昏,好像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軍心穩定下來,便能夠指揮。
能夠指揮,便能與敵相抗。
故而,張遼縱有優勢兵力,始終未能攻破周瑜的最后防線。
此時夏侯惇已暫生焦躁之心,持馬鞭指那駐烽燧堡,對張遼道:“文遠素以悍勇著聞,不輸關、張,昔年白狼山一役大破烏桓,威名遠播,后又生擒吳主,名震天下,今怎連周瑜這等困守孤堡之人,竟遲遲未能拿下?”
張遼被此言所激,亦心生好勝之心,于是請命道:“大帥,再允末將一次機會,這次拼死力戰,必可奪下孤堡,生擒周瑜!”
夏侯惇頷首道:“好!本帥便再予你一次機會!此戰若不能克敵,就由本帥親自督兵,以克此堡!”
于是,又允張遼兩千精兵,再度攻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