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了就到了4月中旬。
在前兩個月時間里,港城悄無聲息地出現了名為‘天心’的食品飲料公司和名為‘天意’的包裝印刷公司。
這兩家公司的注冊資金并不起眼,都只有五千萬港幣。
雖然這兩家公司從成立開始,就快速并購了好幾家同行業公司,市值迅速超過兩億港幣,但在港城仍然還是小透明。
不過一種名為‘陳師傅’的方便面和一種名為‘農家山泉’的礦泉水卻已經在不經意之間出現在了港城幾乎所有商場超市的貨架上。
此時的港城根本就沒有幾個人知道‘天心’公司和‘天意’公司的出現到底意味著什么。
4月12日這一天,港城各大主流報紙上突然出現重磅消息:鳳凰集團第一代光刻機完成了組裝和調試,芯片制程達到700納米,位列世界第一!
消息一經傳出,就立即被全世界知道。
于是繼鎳鎘電池之后,全球工業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港城鳳凰集團身上。
比起上次鎳鎘電池讓世界震動,鳳凰集團成功推出第一代光刻機更是讓全球心顫!
因為這個消息一旦為真,就意味著鳳凰集團再一次卡住了世界經濟的脖子。
畢竟各種類型芯片在現代工業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已經是不可或缺。
如果鳳凰集團的光刻機真的達到了這樣的水準,那么全球絕大部分工業生產就不得不仰鳳凰公司的鼻息。
一時間,漂亮國的英特爾、ib、蘋果,櫻花國的‘泥坑’、歐洲的博世、英飛等凡是與光刻機制造有關的半導體公司,全都火急火燎地往港城派出了相關權威專家,前往鳳凰公司實地求證。
西方多家主流大報的記者也紛紛飛赴港城,對此重大事件進行追蹤報道。
4月17日上午,位于大浦工業區的鳳凰集團芯片工廠里,再次上演了華國光刻機剛抵達港城時的那一幕盛況。
只不過這次的光刻機組件不再是來自華國。
九點鐘左右,陳國泰帶著一幫專家和記者,進入芯片工廠一個新車間的玻璃走道。
走道之外的車間里原本是空蕩蕩一片,不過現在正有一大群工作人員正在將或大或小的包裝箱運進車間并拆封。
“先生們,正在拆封的光刻機組件,全部都是依照我們鳳凰公司購買于華國的技術資料生產出來的。其中的氣體激光器、步進電機、離子注入器、光學系統等核心組件是由我們鳳凰機制事業部自行生產,其它大小組件來自于全球各國。其中數字控制計算機來自于漂亮國的ib,光學鏡頭來自于漢斯國的蔡司,光刻膠和蝕刻膠來自于櫻花國的‘泥坑’、精密導軌、絲杠、滾珠等來自于瑞士國的......”
陳國泰指著車間里陸續露出‘真面目’的各種組件和耗材,一一給專家和記者們進行解釋。
陳國泰講述之時,各路記者運筆如飛,各路專家卻是神色不豫。
專家們都清楚一個事實,這套光刻機的技術血統完全出自華國,與西方世界固有的技術體系基本不搭噶。
所以就算鳳凰集團馬上就要擁有光刻機全產業鏈,他們也根本沒法用知識產權來卡鳳凰的脖子。
他們就算在這其中提供了大半部分零部件,但都是按照鳳凰集團拿出來的設計圖進行生產。
鳳凰集團只是借助了他們的超精密生產能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