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
轉眼之間,距離陳小珠抵達港城,鳳凰集團的材料研究總所開始運作,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個月時間。
在過去的那些時間里,早就聞名港城的鳳凰集團仍然保持飛速發展。
鳳凰集團的四只‘下蛋金雞’一直都沒有停止巨大的利潤產出。
第一只‘金雞’,天然植物護膚品在全球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已經占到了15%以上。每個月的賬面利潤達到了40億美元之巨。
第二只金雞,鎳鎘電池產量占到了全球需求量95%。月純利已經達到了8億美元之多。
即使全球需求量不斷快速上漲,鳳凰集團也因為華國特區生產工廠的擴建和全力生產,而穩穩地滿足了這些需求。
這期間倒是也有一家歐洲實驗室也把鎳鎘電池研究成功,但是因為與鳳凰集團的鎳鎘電池之間存在專利沖突,目前還在打國際官司,導致他們遲遲無法投入大規模生產。
而且即使他們能夠成功勝訴,生產出來的產品也絕對競爭不過鳳凰集團的產品。
畢竟鳳凰集團的鎳鎘電池不但因為技術不斷更新而導致質量越來越好,價格還因為產于華國特區而相當具有優勢。
鳳凰集團之外的鎳鎘電池果然一開始就舉步維艱。
并且還聽說鳳凰集團的電池事業部在鎳鎘電池的換代產品-鎳氫電池上的研究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這讓全球各國的相關從業者更加戰戰兢兢。
第三只金雞是鳳凰集團的芯片事業部。
如今鳳凰集團能夠自產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光刻機,投入產線的先進光刻機已經不下20臺。
加之又用著世界上最為質優價廉的硅晶圓,導致鳳凰集團成品芯片的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了20%以上。
這個報價還是建立在鳳凰集團有著極大利潤空間的基礎之上。
要是鳳凰集團愿意打價格戰,芯片報價即使暴降50%,也絕對不會虧本。
有著這樣的巨大優勢,已經注定了鳳凰集團在芯片生產這一行,牢牢地占據了絕對優勢。
如今鳳凰集團生產的各種芯片憑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以及能夠滿足全球90%以上需量的巨大產能,每個月穩穩獲利至少10億美元。
第四只‘金雞’則是鳳凰集團的汽車研究所。
汽車研究所如今擁有的新型專利已經不下一萬五千項。每個月收取到的專利授權費竟然高達30億美元!
只這四只‘金雞’,每個月就能給鳳凰集團創利90億美元左右。
而除了這幾只‘金雞’,鳳凰集團的金融部、置業部、機車部、投資部控股的鳳凰電視廣播公司等盈利部門,也多多少少能夠帶來三五億美元的利潤。
有著這樣龐大的利潤作為支撐,鳳凰集團在輕松支付集團運營費用以及巨額擴建、研發費用之余,每個月都有著五六十億美元的天量存留。
以上這些是鳳凰集團港城產業的情況。
鳳凰集團在華國國內的產業發展也蔚為大觀。
包括電子廠、化肥廠、水泥廠、陶瓷廠在內的所有盈利廠子,所獲得的利潤一分不留,全部投入了繼續擴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