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只要西班牙人決定登島,別說三把槍,就是再來三把都不一定能決定戰局。
在陳舟心中,真正的重磅武器還得是tnt。
他決定提前在島嶼東北角和西南角兩處沙灘尋找合適地點布設tnt。
沙下掩埋陶管,導火索在陶管中鋪設,通往隱蔽的戰壕。
西班牙人登島后,無論人數多么眾多,只需借助陳氏步槍的射程優勢,邊打邊撤,將其引誘到布設tnt的地點,引爆tnt,就算不能將其全殲,也會使他們的有生力量和士氣產生重創。
17世紀黑火藥雖然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武器,但陳舟掌握的信息和西班牙人所了解的情報并不對等。
這座孤懸海外的島嶼對西班牙船隊來說就是一個“信息黑洞”。
在登島之前,他們不可能想得到島上會埋設威力如此可怕的爆炸物,更不會提前提防炸藥這種攻擊手段。
而且黑火藥容易發潮,17世紀的引線也有明顯缺陷,根本無法長期埋在海邊沙土中。
作為21世紀綜合性能最優異的炸藥,tnt則沒有這個顧慮。
tnt的理化性質穩定,吸濕性極低,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幾乎不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就算直接接觸水或是將tnt浸泡在水中,它依舊能保持爆炸性能。
常在水下爆破及特殊工程中廣泛應用的tnt,各方面的優勢都遠超17世紀人的認知。
埋設炸藥這招,恐怕是那些西班牙人做夢都想不到的攻擊手段。
同時tnt還有個黑火藥無法比擬的點——爆炸威力。
當這束毀天滅地的“大煙花”在沙灘上爆炸時,就算西班牙人僥幸逃出大半回到船上,怕也很難重新組織人手進攻了。
人的命只有一條,無親無故,誰會愿意挑戰這堪比“地獄之旅”的任務呢?
……
tnt固然可靠,因埋設位置的限制,基本只能用作防御。
拿它當進攻手段時,除了“敢死隊”式抱著炸藥包沖鋒,陳舟能想到的只有借助投石器一樣的機械,將點燃的tnt投射出去。
這種進攻方式怎么看怎么不靠譜,且不說扔出去的tnt能不能打到停在海上的船只。
萬一點燃導火索的tnt未能成功投擲出去,或是投擲失誤,掉在了投石器旁邊,他們這群人不都得被炸上天。
想要射程遠,安全性高的武器,最好還是火炮。
……
當初搬運物資時,陳舟其實也看中了船上的六座火炮——
就算不能拿來射擊,這些沉重的大塊頭也能當金屬材料使用。
奈何火炮太過沉重。
六座火炮中,較輕的使用2磅炮彈的小炮,每座重量也在120~150公斤左右。
兩座使用四磅炮彈的艦炮,重量恐怕在240~280公斤以上。
當時承擔著時間上的壓力,又只有一個人,力量實在有限,優先級排在其它物資后面的火炮自然成了棄子,陳舟只搬了一些炮彈上岸。
船被摧毀后,六座火炮都伴著殘破船體一同沉入了海底。
至今已接近三年。
陳舟不知道潮汐是否會將這些火炮帶離近海,也不知道長期受到海水的侵蝕后這些火炮還能不能使用,有沒有修復的可能,但他想試一試。
土著部落中有不少潛水能手。
他打算把之前藏起來的兩艘獨木舟修理一下,然后劃到船只消失處,讓土著們下水看看還能不能找到火炮。
假如能找到火炮,就用繩索將其捆住,無論是拖拽還是打撈,盡力將其帶到岸上。
到時候在沙灘上建造幾座朝向大海的石質炮樓,對西班牙人的威懾力絕對更大。
不過打撈火炮這事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眼下,陳舟覺得他還是該聚焦于能完成的實事。
多做些拒馬,在沙灘和近岸林地間多制造一些阻礙登島者進攻速度的溝壑坑坎。
再在林地修建一些防御工事,挖掘戰壕,搭建堡壘,用以提高己方戰士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