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虎頭是這片區域的林中一霸,陳舟卻不放心它獨自在這里生活,野外生存一切皆有可能,莫說是一只小小的貓,就是老虎這種位于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都有可能因受傷或饑餓殞命。
為了讓虎頭跟自己到工廠生活,陳舟特意在莊稼地外的林地中蹲守了好幾天,試圖用虎頭最愛吃的小魚干和羊肉干將它引誘到籠子中。
但如今的虎頭對待人類的態度早已不像曾經那樣親近。
陳舟帶領土著去建設工廠時,虎頭一直獨自在這里生活,長期的分離加上自由的野外生活使它漸漸模糊了對陳舟這個“主人”的記憶。
每次嗅到食物的香氣,即將完全步入籠中時,它都會謹慎地停下腳步。
這時候,哪怕陳舟突然出手抓它,也來不及。
虎頭從它生母那里學得一身攀爬技藝,只一個縱躍,用不了幾秒便會攀上林冠,消失在視野內。
嘗試了幾十次,每次都以失敗告終,用其它方式抓虎頭又有危及其生命的風險。
最終陳舟放棄了帶虎頭一起搬家。
他手繪了一幅虎頭的畫像,讓土著們挨個查看牢牢記住,并交代土著們不可以打殺這只貓,如果發現這只貓受傷,及時救治并帶到他那里,還有獎勵。
如此,只要虎頭有人類當靠山,在這里總是能過逍遙日子的。
它相貌特別,身材壯碩,迥異于其它野貓,土著們一眼就能認得出來,不用擔心鬧烏龍。
陳舟想,等到虎頭老了,拼搏不動了,總會懷念跟人類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的,到時候讓它回到工廠安享晚年也不錯。
……
除了動物外,陳舟還有些植物需要轉移。
比如他在窗臺下種植的薄荷、蕁麻和茴香,以及他在坡地上種植的秋白杏和可可樹。
其中薄荷和茴香作為調料,早已被批量種植,但這兩樣植物鮮吃和干吃滋味兒不盡相同,陳舟希望工廠附近能有一片小菜地,隨時為他提供新鮮蔬菜。
至于秋白杏和可可樹,目前尚處于樹苗的狀態,在不傷及它們根系的前提下將它們轉移并不算困難。
陳舟選取了幾棵格外茁壯的樹苗,成功移栽到了工廠周邊——那里有他預留的樹坑。
十年以后,這些小樹苗將長成大果樹,結出累累碩果,供人們食用。
……
其實能不能吃到最新鮮的果實對陳舟來說并不算太重要,他想要的只是家鄉的感覺。
無論是鋼筋混凝土建筑,還是秋白杏,都是來自現代的產物,看到它們,偶爾能讓陳舟忘記自己處于17世紀。
不管怎么說,他都是不屬于這個時代的人。
他的靈魂與土著再親近,都改變不了整個世界上無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事實。
那些只有他熟悉的梗、網絡流行語、各種行業的專業名詞、華夏文明的古詩,對土著們都是彷如天書一般的東西。
有時候陳舟下意識脫口而出,土著們卻滿臉茫然地看著他,總會使他尷尬。
在這種尷尬過后,陳舟能感受到的只有無盡的孤獨。
開始挑戰前兩年,他獨自一人為了生存而奔波,對孤獨的感受很模糊。
因為他無暇顧及這些,光是活著便已經需要竭盡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