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掠食者來說,狩獵是一項復雜且頗具難度的學問。
從能盤跚行走開始,它們就與兄弟姐妹一起鍛煉狩獵的技巧。
在摸爬滾打中,在母親的帶領下,在觀摩與實戰中,這些稚嫩的掠食者逐步學習怎樣成為一個狩獵大師,并將這門殺戮的藝術逐步精進至更高的境界。
埋伏、接近——
尋找下風口,避免自己身上的血腥味飄進獵物的鼻子里;
壓低身子,使毛發間的花紋與灌木野草相交融,讓獵物難以察覺自己的影蹤;
減慢腳步,用柔軟的肉墊接觸地面,使得腳步聲微乎其微,蒙蔽獵物的聽力;
一步接一步,直到獵物進入攻擊范圍,再突然暴起,給予雷霆一擊。
整個過程容不得失誤。
獵物并非傻站在原地的木樁,它們進化出了敏銳的聽覺,超常的嗅覺和極強的奔跑能力,一旦被它們發覺,此前的所有努力都將毀于一旦。
……
雄性鋸齒虎并不是經驗足夠豐富的獵手,實際上它剛剛脫離族群不久。
像其它同類一樣,它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然后順應本能,為繁衍下一代疲于奔命。
作為一頭年輕的雄性鋸齒虎,它必須肩負起照料整個家庭的責任——
鋸齒虎不同于東北虎,往往成群生活。
更新世時期的巨獸遠非現代食草動物可以比擬,它們體型碩大,濃密的毛發下有著厚厚的脂肪儲備,龐大的臟器充滿營養,掠食者每成功完成一次狩獵都能獲得豐厚的獎勵,足以彌補它們的消耗。
充沛的食物來源決定了鋸齒虎的生存策略——
只要收益足夠,它們甘愿冒險挑戰更強悍的動物。
當然,收益總與風險相伴。
年輕的鋸齒虎和它的小家庭按理來說是不該打大地懶主意的,這種巨型獵物很是棘手,即使沒有尖牙利齒,靠體重也能讓鋸齒虎吃個大虧。
但年輕掠食者骨子里以小搏大的血液仍然溫熱,見到未成年大地懶的那一刻,雄性鋸齒虎便決定做這單“買賣”,為了滿足它的口腹之欲,也為了嗷嗷待哺的新成員。
作為“一家之主”,雄性鋸齒虎既然定下了決策,便身先士卒,率先出擊。
……
伴著一聲雄渾的虎吼,雄性鋸齒虎沖出灌木直奔小大地懶。
鋸齒虎家族成員眾多,其中既有體型較小的品種,也有平均體重在200公斤以上的“壯漢”。
恰巧,這頭雄性鋸齒虎就屬于一類體型偏大的品種,成年后它的體重足有270公斤。
然而即便如此,與重達4噸的大地懶相比,它還是顯得格外嬌小可人。
在南美洲,小大地懶幾乎沒遭遇過其它生物的主動襲擊,它的父母把它保護得很好。
面對直奔自己的鋸齒虎,小大地懶表現得分外驚慌,它趕忙調整姿態,從直立變為四足著地,一邊“吽吽”地叫著一邊奔向自己的母親。
別看它的體型比鋸齒虎還要大上一圈,但小家伙畢竟涉世未深,對自己的戰斗力沒有明確認知,膽量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