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沉重的武器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對陳舟而言卻剛剛好——
非常趁手。
……
陳舟這邊的拆解工作非常順利,另一邊,靠著小鋸齒虎崽們和雕齒獸無私的奉獻,保爾終于點著了火。
被油脂浸潤的鋸齒虎毛團發出一股蛋白質燒焦特有的味道。
火焰在油脂間蔓延,保爾用鉆拉火弓拉得發麻的大手護住火苗,小心翼翼地往上面放沾了油的碎葉枯枝。
似是察覺到即將開飯,三只小鋸齒虎崽急得嗚哇亂叫,從雕齒獸的臟器處爬向保爾,既迷戀油脂燃燒散發的香味兒,又畏懼熾熱的火焰,畏畏縮縮想向前卻又不敢向前的猶豫模樣頗為好笑。
……
地面過于潮濕,將火種直接放在地面上很快就會熄滅,因此保爾采用了一種搭建平臺放置火種的方式。
在他接受的野外生存訓練中,這種生火方式有個神圣的名字——
“圣殿火”。
這個圣殿,指的就是高出地面,懸在半空的平臺。
搭建平臺需要最少四根豎直的長樹枝,在它們的交叉點上橫擔木棍,再覆蓋一層土,才可放置火種。
如有需要,還可在成對角線的長樹枝上再橫搭一根木棍,用來懸掛盛水的器皿。
可惜眼下他們并沒有盛水的器皿,這里唯一有希望盛水烹煮的東西只有雕齒獸的頭骨,但陳舟只顧著拆卸骨甲,并沒有處理雕齒獸的腦袋。
一整夜沒吃過熱乎飯,淋雨睡一晚,保爾現在還有種即將高燒的感覺,好不容易點著火,他只想盡快讓火種擴大,然后烤幾片抹了油脂的肉,狠狠補充體力,先塞滿腸胃再考慮其它。
……
條件固然簡陋,但勝在食材新鮮。
圍在“圣殿火”旁,陳舟和保爾一人半扇雕齒獸肋骨,用手抓著油脂往上面抹,不時切一小塊心臟放在火上翻烤,吃得滿嘴流油。
小鋸齒虎們沾了二人的光,蹲在陳舟與保爾中間,沒多大會兒就能分到一片烤熟的雕齒獸肉。
野生動物的生命力極為頑強,昨夜挨了雨淋,小家伙們凍得直抖,現在吃上肉,它們一下子就精神了,腿也不軟了,眼皮也不向下耷拉了,各個精神抖擻。
……
有了火,不僅食物有了著落,二人還能烤干身體和衣服,靠在火旁取暖。
吃過飯,保爾的精神狀態看起來好了很多,只是被風一吹還是忍不住打噴嚏,不由讓陳舟擔心起他的健康。
但只要詢問,保爾肯定嘴硬地回復——
“沒事,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