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年沒有過武俠夢,誰家男兒不想江湖
陳舟原本都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學習武功,聽了畢楷這話著實喜出望外,哪有推辭的道理,自然滿口答應。
見恩公答應,畢楷的神情立即變得嚴肅起來,雖是蓬頭垢面,眉宇間卻重新泛起俠客的英氣。
似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語氣中帶著些許傷悲——
“恩公,傳您武功之前,我有幾件事必須言明。
第一點,無論任何武學,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武同樣如此。
您從我這里學習槍法,萬不可貪功冒進,急於求成。
要知道即使天資聰穎,修習武術也需反覆體會、從中尋求感悟。
即使只是入門至少需要背誦數十遍,認真琢磨,刻苦練習,才能求得槍術早日脫化。
此中決心、所需毅力及各種艱苦,亦非常人所能忍受,恩公若想學習,得時刻謹記這點,速成的都是俗技,成不了氣候。”
談及武學,畢楷與剛剛判若兩人。
他畢竟是自學成才,不到而立之年便在武林中闖下赫赫聲名,所習武功除了家傳的《渾元劍經》還有多門多派的絕學,當然有自傲的資本。
說完這番話后,他歇了歇,見陳舟沒有打退堂鼓,這才繼續講第二點。
“能吃苦這一點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尤其是窮苦家的孩子,為了討口飯吃再多苦也不喊累叫疼。
但武學一途,光靠能吃苦是沒用的,還要有天資,有悟性,有殷實的家境。
我祖上畢坤五歲識劍,六歲習武,十二歲通曉劍術,十七歲無敵於江湖,至二百歲白日飛升。
我亦幼年學劍,虛度這二十多年,卻還要靠兵刃之利逞威,與我祖上差距可謂天淵之別。
恩公若習武,需認清天資有別,若久久不得精進,無須妄自菲薄,畢竟天下庸人居多。”
講到最后一句話,畢楷擔心陳舟聽了“庸人居多”這話惱怒,小心地看了看陳舟的臉色。
大多數身居高位或者在某一領域有建樹的人都厭惡別人對他指手劃腳,哪怕是他不擅長的領域。
在畢楷眼中,陳舟無疑是那種劍走偏鋒,卻意外邁上了更高處的人。
這種人大多自傲,聽不進外人的話。
而且說到底陳舟畢竟對他有恩,無論年齡還是輩分都壓他一頭,作為晚輩,他說這種話著實有些犯人忌諱。
不想陳舟只是認真聽著,對他這些話沒有絲毫不悅反應。
陳舟可不是那些有點成就就飄起來的人,他最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別看他個子不小,其實他從小就沒什么體育天賦,一米八幾的大個子,高中體測總是落在最后面,未進入孤島之前,引體向上都拉不起兩個。
至於坐位體前屈等測試柔韌度的項目他更是毫無天賦,整個身體就像殭尸,掰都掰不下去。
除此之外,他的反應速度也慢人半拍,也就是腦子稍微好使些,記憶力略強於常人,不然非得混到去工地搬磚都沒人要的地步。
孤島上的勞作鍛鏈了他的體魄,但頂多只能讓他跟正常人的身體素質看齊。
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在世界極限運動圈闖出名堂,別人都以為他在技巧和身體素質兩方面達到了巔峰,甚至是人類的極限。
其實陳舟自己心知肚明,他哪有什么技巧,全靠身體素質,或者說開掛。
讓世界體操冠軍來操縱他這具身體,一定能創造比他更高的上限,但沒辦法,誰叫這身體就屬於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