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孩子剛到學塾讀書,因為沒有基礎,學得那叫一個艱難。
夫子因為一開始就聽家長說過,并不指望孩子一定能考科舉,只要識字就地,所以夫子也沒怎么管他們。
顧春陽等人卻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的機會,學不會就多學,一遍不會就多學幾遍,總之笨鳥先飛。
這種情況,很是持續了一段時間。
后來,等他們基礎上來,跟上學習進度之后,學習起來就跟開了掛一樣,自此,班級前五的名頭,其他同學就不要想爭。
是的,就是班級前五,六歲的顧冬陽在學習上,都出乎意料的聰明。
而夫子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放養,到后面逐漸上心,再到后面,每天下學都恨不得把他們幾個留下來,繼續教。
顧春陽:“夫子見諒!父親給弟子們安排了其他功課,我們回去還有其他功課要學要完成,就先回去了。”
夫子:“什么?你爹糊涂啊,你們這成績,就該全力沖擊科舉,怎么還要花心思去學別的課程?”
真是氣死他了!
夫子并不知道,顧春陽所謂的另外的功課,并不是騙他的。
因為他們除了讀書,每天早晚還要跟著顧長清習武。
他去服過兵役,七年才回來,會武功一點也不惹人懷疑。
顧長清說:“讀書也是需要一個好身體的。”
“不然你們想想,每年考科舉,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把他從院子里抬出來,然后瘋了?”
“如果有一天,你們去參加院試,鄉試,府試,卻因為身體不好,暈倒在考場里,冤不冤?”
小孩兒們齊齊點頭:“冤!”
顧長清:“冤就對了。所以要努力練出一個好身體。”
就這樣,日子開始相對平穩下來。
顧長清偶爾回村里一趟,看老顧家有沒有用心照顧自己田地。
當季糧食收完,顧長清就把村里的地佃出去,自此只管收租。
兩年后,顧春陽下場考試,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考中秀才,之所以暫時沒有繼續考,是因為秋闈三年一次,想考舉人得等后年。
轉眼到了顧春陽參加秋闈那一年,顧升,顧寬,顧越也都下了場。
不出意外,這三人又考中秀才。
考中秀才之后,顧寬就不想再考了。
“爹,我想去參軍,以后當大將軍。”
顧長清是個明主的家長,并沒有說:你都已經考了秀才了,還參什么軍!而是把孩子喊到書房談心。
確認不想讀書是他的真實想法,顧長清不勸了,反而很支持。
顧升一聽顧長清支持他們參軍,立即也跳了出來,說要去參軍,還能和顧寬有個照應。
顧長清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后,十分支持。
第二天,顧長清送顧升和顧寬去投軍。
剩下顧春陽和顧越兩人,繼續往上考。
兩人都十分爭氣,中舉了,開始趕往京城,參加第二年春闈。
顧長清不放心他們兩個單獨去,索性帶上顧冬陽,一家人一起上京。
到了京城,依然用最快的速度買了房子。
快到春闈那幾天,顧長清親自下廚,天天換著花樣給他們做好吃的。
嘖,他這個便宜父親,當得一點不輕松的。
春闈不出意外,兩人又中了。
接下來的殿試,是重頭戲。
皇帝出題,考的是時事,考生對當前政事的解讀以及解決之道。
可能是受到顧長清許多思想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那些思想深深影響了顧春陽和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