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浩哥!
這不是成本,這是投資!
是對未來最重要的投資!”黎秶的眼睛亮得驚人。
接下來的幾天,黎秶幾乎泡在了陳園的書房里。
她查閱能找到的所有關于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書籍資料(雖然當時并不多),但更多的是和陳浩進行一次次深入的探討和碰撞。
他們將模糊的概念,逐漸細化成一條條可以落地的條文和方案。
一份《企鵝公司企業文化綱領(草案)》和一份《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改革初步方案》逐漸成形。
帶著這兩份沉甸甸的、關乎企鵝公司“軟實力”和未來根基的文件,黎秶告別了陳浩,重返深圳。
回到公司的第一次高管會議上,黎秶沒有急于討論業務,而是首次將“企業文化”和“人才建設”作為核心議題拋了出來。
反應各異。
新提拔的年輕高管們眼睛發亮,表示高度認同。
而一些從創業初期就跟著打拼的“元老”,則面露不解甚至抵觸。
“黎總,現在業務這么忙,搞這些虛的是不是有點……”
“文化?大家好好干活不就行了?搞那么多條條框框,多別扭……”
“培訓?晉升通道?以前沒這套,公司不也發展得很好?”
阻力比預想的要大。
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和認知,總是困難的。
黎秶感到了壓力,但她沒有退縮。
她耐心地解釋,反復強調這對公司長遠發展的必要性,甚至不惜拿出部分業務數據,分析因內部溝通不暢或人才斷層帶來的隱形成本。
推進過程緩慢而艱難,如同推石上山。
夜晚,她再次撥通陳浩的電話,聲音里帶著不易察覺的疲憊和一絲委屈。
“浩哥,阻力不小。
尤其是老王、老李他們幾個,覺得我是在折騰,是在否定過去……”
電話那頭,陳浩的聲音沉穩如磐石:“改變習慣總是難的,尤其是對于有功之臣。
他們習慣了過去的模式,有抵觸情緒很正常。
這不是否定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阿秶,你要記住,你現在做的,是奠定公司基業長青的根基。
這比拿下一個大項目,更重要,也更艱難。”
他頓了頓,語氣充滿了信任和鼓勵:“不要怕阻力。
耐心溝通,但也必須堅持原則。
可以給老員工一些過渡期和適應過程,但大方向決不能動搖。
我相信你能處理好。
阿秶,你又在做一件對公司至關重要的事。”
“又在做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這句話,像一股強大的力量,瞬間驅散了黎秶心頭的陰霾和疲憊。
是啊,當初做qq、做門戶、應對競爭、探索盈利……哪一件不是頂著壓力做成的?
這一次,是為了公司的內在健康和長遠生命力,同樣意義重大!
“嗯!
浩哥,我知道了。
我會堅持下去的。”黎秶的聲音重新變得堅定有力。
掛了電話,她重新審視那兩份方案,目光變得更加決然。
她調整了策略,不再尋求一步到位,而是選擇試點先行。
先在新入職的員工培訓和新技術研發部門推行新的考核激勵方案,樹立標桿,讓成果說話。
她親自給管理層開設企業文化工作坊,結合公司發展中的真實案例,解讀“用戶至上”、“創新”、“合作”的內涵。
她推動成立了“員工發展委員會”,開始系統規劃員工培訓體系和職業發展路徑。
過程依舊磕磕絆絆,抱怨和質疑聲并未完全消失。
但黎秶不再焦慮,她如同一個耐心的農夫,深知播種和收獲之間,必然需要時間的沉淀。
她知道,陳浩就在她身后,如同最堅實的后盾,支持著她進行這場看似無聲、卻同樣驚心動魄的“內部革命”。
打造一個真正有靈魂、有生命力的組織,這條路的挑戰,或許并不比對外征戰來得小,但她義無反顧。
因為她和他都清楚,這才是企鵝公司能否從一家成功的企業,走向一家偉大企業的關鍵一躍。
“跪求禮物,免費的為愛發電也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