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錢放在我們這里保管?”朱因吃了一驚,這個想法太大膽了,“浩哥,這……這需要很強的信譽和技術保障啊!而且銀行那邊……”
“我知道這很難,是長遠目標。”陳浩打斷她,“現在可能實現不了,但腦子里必須要有這個構想。
現階段,我們可以先支持銀行匯款,或者貨到付款。
但這個‘擔保交易’的理念,你記下來,是我們未來一定要攻克的方向。”
“明白了,浩哥。
支付是核心,但目前先以現實可行的方式解決。”朱因在筆記本上寫下“支付接口構想-擔保交易(遠期目標)”,并圈了起來。
“大概就是這些核心功能。
你先把這些要點記下來,招人的時候,可以用來考察他們對這些功能實現的理解和想法。”
“好的,浩哥,我都記下了。”
接下來的幾天,朱因在杭州忙得腳不沾地。
她跑工商局咨詢注冊事宜,頂著太陽四處看辦公場地,終于在文教區附近租下了一個還算寬敞的臨街二層樓,雖然舊了點,但收拾一下就能用。
同時,她開始往各大高校的布告欄貼招聘啟事,內容按照陳浩的意思,突出“開創性事業”、“互聯網未來”、“尋找技術先鋒”,薪酬也開得很有吸引力。
簡歷開始像雪片一樣飛來。
大多是剛畢業或者還沒畢業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也有一些在本地小電腦公司做過幾年的程序員。
晚上,在臨時租用的小辦公室里,朱因對著堆積如山的簡歷,進行初步篩選。
她挑出那些看起來思維活躍、有項目經驗或者對互聯網表現出極大熱情的簡歷。
然后,她把這些篩選出來的簡歷,一份一份,通過招待所那臺老式傳真機,發往橫店的一個保密傳真號碼。
橫店這邊,陳浩往往是在拍戲間隙,或者深夜回到住處后,才能看到這些傳真過來的簡歷。
紙張帶著傳真特有的模糊和扭曲,但他看得很仔細。
他會拿起筆,在簡歷空白處或者另外附上紙條,寫下他的意見:
“這個叫張明的,項目經驗描述太籠統,問問他具體負責了哪個模塊,解決了什么技術難題。”
“李芳,簡歷里提到對‘網絡交流’感興趣,可以重點考察她對在線聊天功能的想法。”
“王濤,在學校參加過編程比賽,名次不錯,有潛力,可以給個面試機會,看看實際動手能力。”
“趙強,工作經驗三年,但都是在維護舊系統,思維可能固化,問問他對新興互聯網技術的看法,看是否愿意學習新東西。”
他的批注很具體,直指核心。
寫完意見,他會再把這份帶有他筆跡的傳真,傳回給朱因。
朱因收到傳回來的簡歷,看著上面陳浩清晰有力的字跡,仿佛他就在身邊指導。
她按照他的建議,開始電話聯系,或者安排初步面試。
幾天后的一個深夜。
杭州的臨時辦公室里,燈還亮著。
朱因送走最后一位前來面試的年輕人,疲憊地坐倒在椅子上。
桌上是散亂的簡歷和記錄,旁邊放著早已涼透的盒飯。
她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拿起那部特制的手機,撥通了陳浩的號碼。
電話響了好幾聲才被接起。
“阿朱?”陳浩的聲音帶著一絲剛被吵醒的沙啞,但很快清晰起來,“這么晚了,還沒休息?”
“浩哥,吵醒你了?”朱因有些歉意。
“沒事,我也剛看劇本看到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