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笙這一次去府城除了公事還有些旁的事,他這兩年府城和梨花鎮兩頭跑,因為腦子活,著實也掙了不少銀錢。
顧笙除了在來往兩地時會帶些東西,也會幫著府城和鎮上的人牽線賣東西,傭金也不少了。
這兩年他因著武藝高強,被府城借調去剿了幾次匪,還打了幾次水寇,府城給的銀錢本就不少,剿匪時得的稀罕玩意也是有一些的,這些東西上頭基本都是默認的,會給下面人些便宜,大家基本上都是勻出一部分上交的,剩下的就是在場的眾人分一些。
顧笙武藝高強,人也敞亮,不斤斤計較,越是如此,府城巡檢司的人對顧笙越是客氣,畢竟誰也不知道何時就需要顧笙拉拔一把,救個命。
就這樣,顧笙的好東西越攢越多,他不顯山不露水的,其實身家頗豐。
顧笙上一次在賊窩里得了一個上好的瓷瓶,他放在府城的牙行里寄賣呢,這次去府城,他打算去牙行瞧一瞧,若是賣得上價,他打算湊一湊在府城買上一間商鋪,到時賃出去,也是一筆銀錢。
阿沐的爹娘雖然走得突然,但是并非什么都沒留下,臨水縣的房子顧笙收拾了收拾之后托牙行賃了出去,每月也能得個一兩銀子。
阿沐的爹當臨水縣的捕頭這些年,手上還是比較活泛的,顧笙做生意的這點腦子還是跟師兄學的。
顧笙的師父是真的啥也不管,顧笙的師兄小小年紀就要學會精打細算,更是自己琢磨著學會了做生意。
阿沐的娘是山民,說起來山民,因為沒有戶籍,無論是村子里,鎮上的人還是縣里的人少有看得起山民的,但是山民不缺油水也不缺銀錢。
當時阿沐的爹娶阿沐的娘時足足給了三十兩銀子的聘禮呢,而阿沐的娘的陪嫁更是多,足足有八十兩銀子。
當時顧笙去接阿沐,阿沐把娘交代的家中的銀錢都取了出來,交給了顧笙,光是阿沐手上就足足有七十兩銀子。除了這些,阿沐的爹和顧笙也合伙一起賣些東西,這些銀錢顧笙都還沒來得及給阿沐的爹,阿沐的爹便去了。
顧大嫂總是以為阿沐是拖油瓶,看不起阿沐,對阿沐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可是她壓根不知道,阿沐并不用靠旁人養,他自己就有銀錢。
顧笙從未想過要把阿沐的銀錢據為己有,阿沐現在年歲小,要花銀錢的地方不多,他先幫著管著,等日后阿沐成家了,他就把屬于阿沐的這一份銀錢都給他。
顧笙有時候總有些恍惚,小阿沐跟在他身后的時候,他老是想起當年他還是小小一個的時候,亦步亦趨地跟在師兄身后的日子。師兄知道他家中有些偏愛老大,所以就格外疼他,像一個兄長一般照顧他的衣食住行,還教他如何做生意攢錢。
一晃兩年了,也不知道師兄在天上瞧見他和阿沐的樣子,會不會有些懷念呢……
這次來府城,顧笙除了去牙行看看自己寄賣的東西賣了沒,還有件大事。阿沐在讀書這一道,實在是有些天賦,阿沐的夫子同他說了好幾次,阿沐需要更好的先生,否則實在是浪費了這么好的苗子。
顧笙這次也是想在府城打聽打聽有沒有合適的先生,若是實在沒有,那便也只能早些送去飛鹿書院,看能不能得了嚴先生的青睞,做了嚴先生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