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挖了那么多的木薯,接下來就是要把木薯摘下來,放入蛇皮袋里打包回去就可以了。幾個木薯連在一起,不是簡單用手就可以把木薯根和木薯桿分開的。于是,小荷找了她奶奶拿了一把鐮刀,把木薯砍下來。九月則在一旁把木薯收袋子。不一會兒,她們就裝滿了半蛇皮袋了。抬頭看了一下小荷奶奶,她還在挖著木薯,那估計離回去的時間還很長呢?九月和小荷就幫著奶奶把她挖出來的木薯摘下來放入袋子里。
回到小荷奶奶家了,看著今日的勞動成果,她們高興極了。小荷奶奶選了兩個新鮮的大小合適的木薯,她用一把小刀把木薯的褐色外皮和里面那層的皮去掉。鍋里倒入適量的清水,把剝好的木薯放入鍋中,大概煮上50分鐘。接著把煮好的木薯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個小時左右,浸泡木薯的過程中要換幾次清水。然后把浸泡后的木薯切成小丁。把一點臘肉清洗干凈也就切成小丁備用,蔥切成蔥花備用。鍋中倒入多一點的食用油,因為木薯是比較吸油的,先把臘肉放入鍋中爆炒出香味,再把木薯丁放入鍋中煎,一直煎到木薯丁微微焦黃。等木薯煎好后,加入適量的清水、生抽和食鹽,翻炒均勻,最后撒上蔥花,一道美味的木薯炒臘肉就做好了。九月是第一次吃這道菜,味道真的太棒了。
好香呀!吃著新鮮的木薯,真的好滿足呀!一邊吃著木薯,一邊聽著小荷奶奶講述小荷爸爸挖木薯趣事。
小荷奶奶說:“以前挖好的木薯用簸箕裝回家用水清洗干凈后,就要開始一根根進行刮皮。小荷的爸爸小時候可調皮了,每年挖木薯的季節,他就和小伙伴一起拿著木薯頭當槍來玩,木薯桿當成棍子來耍,最后被我捉去刮木薯皮。”
“估計刮木薯是小荷爸爸童年的噩夢。那時家里窮,都舍不得用刀去刮木薯皮,擔心刮掉太多,所以大家都是用篾片來刮木薯皮。完整的一根根長長的木薯還好刮一點,但是很多被挖斷的木薯以及長得又小又短的木薯。給這些木薯去皮就是十分費力費時的。一般刮木薯的季節很冷,我們經常哆哆嗦嗦著刮著木薯,早上刮,上午刮,下午刮,晚上還要刮到十點多。”
“他們經常說,刮木薯是一件很乏味,很厭煩的事情。因為那時候他們那時候真的很討厭刮木薯的,但又不能不聽家里人的話。因此,厭過刮木薯就成了他們的口頭禪。不說小孩,連大人都不喜歡刮木薯。從八那以后,只要碰上自己厭煩的事情,但又無可奈何,就會說出那一句'厭過刮木薯'。”
“刮完木薯皮后,下一步就是切木薯了。要把木薯切片或切塊,一般把木薯切成合適的大小,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薄片或者是塊狀。木薯切片后,就可以放入一個水缸里,加入清水里浸泡,一般3-4天就可以進行換水了,就是要把木薯翻出來進行換水。把泡好的木薯從水缸里撈出來,此時泡木薯的水缸里的水已經有木薯的那個酸味了。要把水缸里的木薯全部翻完出來,把原來的那些舊水都要倒干凈。等泡過的舊水倒干凈了,就把翻出來的木薯重新放回水缸里,重新倒滿干凈的清水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換個四五次水就可以拿出來曬了。把泡好的木薯放到太陽底下暴曬,只要太陽大,幾天就能曬干了。等木薯曬干了就可以拿來打碎了。”
“在以前,打碎木薯要人力自己搗碎的,花費更多的時間。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直接用機器把木薯打碎,最后把這些打碎的碎屑倒入紗布或者簸箕中,經過沖水,過濾,反復幾次后就可以去除木薯里的纖維和雜質,讓這些木薯繼續沉淀。把木薯沉淀到清水里之后,水底就會形成厚厚的白色的沉淀物,然后把上面一層的清液倒掉,就變成了木薯塊了。”
“分離出來的木薯塊和木薯渣都是濕潤的,一定要晾曬,這樣才可以進行儲存,否要不然就會變質了。晾曬干的木薯粉可以做成各種小吃,而木薯渣晾曬后就作為豬以及其他家禽的飼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