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縮在隊伍中間,聽著身邊同學的笑鬧。秀秀指著遠處霓虹燈牌,用帶著西北口音的普通話問她:"你們南方冬至,真的只吃甜湯圓?"九月正要回答,一陣狂風卷著雪粒撲來,嗆得她說不出話。恍惚間,她仿佛又看見外婆佝僂的背影,在霧氣氤氳的廚房里,把一顆顆湯圓輕輕放進滾水里。
隊伍沿著結霜的人行道前進,積雪在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脆響。不知誰起了個頭,大家開始唱校歌,跑調的歌聲混著笑聲,驚飛了路邊電線桿上的麻雀。班長扯著嗓子領唱,軍大衣下擺被風掀起,露出里面洗得發白的牛仔褲。寒風中,這突如其來的歌聲讓九月心頭一顫,記憶里的冬至畫面愈發清晰。
秀秀又指著街邊櫥窗里的姜餅人裝飾,重復了剛才的問題。九月點點頭,呵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成細小水珠:"是啊,我們那邊冬至可熱鬧了。一大早要先祭祖,供桌上擺滿雞鴨魚肉,香燭的煙能把天花板都熏黃。"她頓了頓,裹緊圍巾繼續說,"中午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媽媽做的白切雞、釀豆腐,外婆還會燉當歸羊肉湯。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要煮湯圓,芝麻餡、花生餡的,煮好后先敬祖宗,再分給鄰居,寓意團團圓圓。"
說著說著,九月的聲音漸漸低下去。北方呼嘯的風里,那些帶著糯米甜香的記憶,此刻竟變得如此遙遠。阿依莎輕輕撞了撞她的肩膀:"聽起來真有意思,下回我去南方,你可得帶我嘗嘗正宗的冬至味道。"九月望著路燈下紛飛的雪花,突然覺得,或許正是這些南北迥異的習俗,才讓這個異鄉的冬至,有了別樣的溫度。
餃子館的玻璃門被推開時,一股裹挾著濃郁韭菜香氣的熱浪撲面而來,瞬間將九月睫毛上的霜花融化。老板是個留著絡腮胡的大叔,圍裙上沾著星星點點的面粉,見到班長立刻張開雙臂,爽朗的笑聲震得墻上的菜單都微微發顫:"喲,小伙子帶人來捧場啦!"他扯著嗓子朝后廚喊:"來大桌!學生娃子們要吃餃子!"
明廚的玻璃隔板后,三位包餃子的阿姨手腳麻利得像翻飛的燕兒。雪白的面團在案板上被搟面杖壓成薄片,發出有節奏的"咚咚"聲。韭菜雞蛋餡里裹著金黃的蛋碎,羊肉胡蘿卜餡泛著誘人的油光,案板旁的不銹鋼盆里,花椒水正咕嘟咕嘟冒著小泡。九月站在人群外圍,看著阿姨們用竹片挑起餡料,指尖輕捏幾下,餃子便排著隊跳進蓋簾,每個褶子都像精心繡出的花邊。
這種現包現煮的鮮火,和南方超市里整齊排列的速凍湯圓,形成了奇妙的反差。記憶里,小舅娘有時候會在冬至前一天買回塑料盒裝的湯圓,撕開透明包裝時還會粘著白霜。而此刻,熱氣騰騰的廚房里,搟面杖的敲擊聲、餡料的香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像一首熱鬧的交響曲。
"茴香雞蛋,單獨一份!"班長突然擠到她身邊,把菜單遞過來,軍綠色棉服上還沾著雪粒,"知道你不吃牛羊肉,特意交代后廚多做了素餡餃子。"九月的眼眶突然發熱,喉間像哽著塊溫熱的棉花。她低頭道謝,這份異鄉求學的溫暖,像冬日里的糖炒栗子,剝開硬殼,內里全是滾燙的甜。
李陽又轉身去招呼其他同學,九月望著他忙碌的背影,忽然覺得這間飄著餃子香的小店,正慢慢將異鄉的陌生感融化在騰騰熱氣里。后廚傳來餃子入鍋的"嘩啦"聲,她深吸一口氣,韭菜與茴香混合的香氣里,似乎也摻進了一絲家的味道。
餃子上桌時,瓷盤邊緣結著細密的水珠,在暖黃的燈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暈。同學們紛紛舉起搪瓷缸碰杯,叮叮當當的脆響混著此起彼伏的"冬至快樂",驚得后廚蒸籠的白霧都顫了顫。有人往餃子碟里倒了半碟陳醋,紅亮的辣椒油在醋面浮成艷麗的油花,還有人學北方人豪邁地往餃子湯里撒蔥花,碧綠的碎末在清湯里打著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