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印著唐代仕女圖的門票,她踩著凍硬的土地,滿懷期待地往遺址深處走去。太液池早已結著厚厚的冰,幾個小孩在家長的看護下,正用樹枝敲打著冰面,碎冰碴子飛濺在枯黃的草地上,清脆的敲擊聲與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遠處,黃色的警戒線圍起一片區域,身著統一工作服的考古人員正專注地進行挖掘工作。他們手持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著泥土,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歷史的敬畏。
九月在遺址博物館里駐足良久。玻璃展柜中,唐三彩駱駝釉面開片細密,歷經千年歲月,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旁邊的留言簿上,一行行字跡記錄著人們對這座古老宮殿的向往與憧憬。有人用鋼筆工整地寫著:“若能穿越,愿做長安一少年。”還有些字跡潦草卻充滿真情的留言:“和男朋友一起來的,希望永遠在一起”“高考加油,考上長安的大學”。博物館里的暖氣不太給力,玻璃窗上結著一層薄薄的霜花,九月忍不住用手指在霜花上畫了個笑臉,為這略顯清冷的氛圍增添了一絲溫暖與俏皮。
下午3點,九月在玄武門遺址旁的小賣部買了袋“大大泡泡糖”。店主是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收了錢還多塞給她兩顆水果糖:“姑娘,前面城墻風大,含顆糖暖和。”老太太的柜臺里還擺著一些老式零食,麥麗酥、牛羊配、唐僧肉,包裝都帶著濃濃的年代感。
坐上開往城墻的603路公交車,老式公交車的柴油味混著乘客羽絨服的樟腦丸氣息,車載電視正在播放《大秦帝國》的片段,商鞅變法的臺詞在車廂里回蕩。車上的座椅包著人造革,有些地方已經開裂,露出里面的海綿。
登上長樂門時,夕陽已經開始西斜。城墻上游人寥寥,幾個攝影愛好者架著三腳架等待暮色,鏡頭上的紅圈標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他們背著專業的相機包,穿著沖鋒衣,嘴里討論著光圈和快門。
九月租了一輛自行車,車鈴發出沙啞的“叮鈴”聲。車輪碾過青灰色城磚,裂縫里還嵌著去年的積雪。她特意避開人多的永寧門,在含光門附近停下。城墻下的護城河結著薄冰,冰面上有孩子在抽陀螺,清脆的抽打聲驚飛了停在枯枝上的麻雀。遠處的居民樓升起裊裊炊煙,空氣中飄來炒菜的香味。
當夕陽把箭樓染成琥珀色時,九月的肚子開始咕咕叫。饑腸轆轆的她沿著南大街往鐘樓方向走去,街邊“小寨”服裝店的喇叭循環播放著《愛情買賣》,動感的旋律與櫥窗里鑲著亮片的羽絨服相映成趣。暮色中,路邊小攤販售賣的發光頭飾和玩具閃爍著五彩光芒,仿佛將星河摘下,灑落在人間。
路過開元商城時,巨大的玻璃幕墻映出她略顯局促的身影。商城門口,穿著貂皮大衣的貴婦優雅進出,而街邊行人衣著樸素,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此交匯,構成了這座城市獨有的畫卷。九月微微低頭,繼續向前走去,拐進竹笆市街時,霓虹燈次第亮起,為夜晚拉開了熱鬧的序幕。
“樊記肉夾饃”的招牌下早已排起長隊,烤爐中飄出的肉香混著鹵汁的醬香,勾得九月饞蟲大動。但九月還是忍住了……
隔壁店的酸辣粉冒著誘人的紅油,考慮到腸胃,她點了碗清湯酸辣粉,撒上大把蔥花和黃豆,吸溜一口,酸辣味瞬間驅散了滿身寒氣。店里桌上擺著貼著“自家制作”標簽的塑料瓶醋和辣椒油,透著濃濃的市井氣息。
吃完晚飯已是晚上8點,鐘樓的燈光亮起,將飛檐勾勒成金色的輪廓。廣場上,幾個大學生舉著諾基亞手機拍照,鏡頭里的鐘樓在夜色中流光溢彩。有人拿著當時還很新鮮的自拍桿嘗試自拍,新奇的模樣引得旁人紛紛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