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寧突然開口,聲音帶著少見的溫柔:“去年我還在,阿爸劃的那艘龍舟拿了頭名。”他的目光飄向虛空,“沖過終點時江水濺了他滿臉,上岸時渾身濕透,可手里還緊緊攥著船槳,指節都發白了。”
九月的思緒瞬間被拽回童年。小舅舅總愛用胡茬扎她臉蛋,端午那天卻會早早把她扛上肩頭。兩旁木棉樹抖落滿枝紅花,人群的吶喊聲與鑼鼓聲混作一團。龍舟破水而來時,船尾翻涌的浪花撲上堤岸,涼涼的水珠濺在她涼鞋上,混著艾草與江水的腥甜鉆進鼻腔。最難忘是賽后歸家,推開門就撞見外婆端著冒熱氣的灰水粽,黃糖漿順著晶瑩的米粒緩緩流淌,在瓷碗里聚成小小的金洼。
“你記得嗎?”阿寧突然轉頭,眼睛亮晶晶的,“有年龍舟賽下雨,大家都躲在騎樓底下,看雨水順著瓦當連成線,結果爸爸他們的龍舟照樣拿了第一。”九月笑起來,記憶里那場雨確實格外酣暢,雨水混著汗水從劃龍舟的人古銅色的脊背滑下,卻澆不滅滿街的歡呼。
九月摸出兜里被攥得溫熱的黃糖,細小的晶體在掌心折射出細碎的光。風掠過槐樹梢,恍惚間,她聽見了龍舟鼓點,聞到了灰水粽的草木香,還有阿婆在耳邊輕聲說:“快吃,別涼了。”
他們在操場角落發現幾株艾草。阿寧驚喜地蹲下:“雖然不是老家的野艾,但好歹是個念想。”兩人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摘下,微風拂過,葉片在風里輕輕搖晃,恍惚間竟有了家里的韻味。那搖曳的艾草,仿佛在訴說著對故鄉的思念,也為這個冷清的端午增添了一絲節日的氛圍。兩人坐在足球場的草坪上,分食著芒果干。
阿寧說起小時候,跟著阿婆學包粽子,總是把粽子包得歪歪扭扭,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九月則講述著端午洗艾草澡的趣事,有一次不小心把艾草汁濺到眼睛里,疼得直掉眼淚,阿婆一邊心疼地幫她沖洗,一邊笑著說她是個小淘氣。
遠處傳來吉他聲,唱的是《海闊天空》,激昂的旋律在空中回蕩。九月突然想起阿婆常說的話:“人在哪,家的味道就在哪。”此刻,雖然沒有灰水粽,沒有熱鬧的龍舟賽,但有老鄉的陪伴,有對故鄉的回憶,這個端午似乎也不再那么冷清。他們互相傾訴著思念,分享著童年的趣事,笑聲在操場上回蕩。
夕陽把教學樓的影子拉得老長,九月望著天邊的火燒云,轉頭對阿寧說:"阿寧,你該回東校區了。今天有你陪著,這個端午節過得很開心。謝謝你。"她的聲音里帶著眷戀,手指無意識地揪著校服衣角。
阿寧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伸手揉了揉九月的頭發:"跟我還客氣啥?咱們可是老鄉!"他彎腰抱起空紙箱,健碩的手臂肌肉微微隆起,"等放假了,寧哥帶你殺回老家,讓我媽媽給咱們包最正宗的灰水粽,管夠!"
兩人相視而笑,晚風裹著槐花香掠過階梯。九月看著阿寧高大的背影逐漸融入暮色,他走路時帶起的風還殘留著桂七芒的香氣。這份來自同鄉的溫暖,讓異鄉的端午也有了家的溫度。
九月回到了宿舍,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進來,在墻上投下艾草的影子。九月摸到行李箱夾層里那包阿婆塞的黃糖,紙包邊角已經有些磨損。她輕輕打開紙包,看著那金黃的糖粒,仿佛看到了阿婆慈祥的笑容。迷迷糊糊間,她仿佛又回到了家鄉花鎮:阿婆正往她碗里的灰水粽澆黃糖,阿寧穿著藍白校服在大街上奔跑,遠處傳來龍舟的鼓點……
這個沒有灰水粽的端午節,像被雨水暈染的水墨畫,雖然缺了記憶里濃墨重彩的一筆,卻因老鄉的陪伴,在九月的生命里洇開獨特的紋路。那些未包成的粽子、未說出口的思念,都成了異鄉歲月里,最柔軟也最堅韌的牽掛。它讓九月明白,故鄉的味道不僅藏在舌尖,更留在心間,無論身在何處,那份對家鄉的眷戀與熱愛,永遠不會改變。而與阿寧共度的這個特殊端午,也將成為她記憶中一抹別樣的溫暖色彩,伴隨著她繼續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