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第五天,恰逢重陽節,九月在晨光中緩緩睜開雙眼。老式宿舍的淺藍色窗簾擋不住高原熾烈的陽光,清晨六點的日光像揉碎的金箔,穿過窗簾縫隙,在她枕邊織就細密的光斑。
窗臺上那盆綠蘿是她從老家帶來的,葉片上垂著的晨露在陽光下晶瑩剔透,邊緣還凝著夜的濕潤,隨著穿堂風輕輕晃動,在斑駁的水泥墻上投下細碎的影。她望著葉片上滾動的水珠,恍惚間覺得那是夜的私語凝結而成的晶瑩。
床頭那部按鍵式手機震動著,九月伸手按掉鬧鐘,屏幕上的日歷跳動著\"重陽節\"三個紅字。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里,這個帶著茱萸香與登高意的傳統節日,竟在連日慵懶的假期里悄然來臨。
她翻身坐起,棉質睡衣下擺掃過床沿的素描本,露出半幅未完成的校園速寫——畫面里的圖書館尖頂被她用鉛筆反復描摹,卻始終缺了最后一抹神韻。九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目光落在書桌上那杯從老家帶來的杭白菊,此刻瓷杯里的干花蜷縮著,等待熱水喚醒它們舒展的姿態,恰似她沉寂了許久的出游渴望。
窗外傳來宿管阿姨清掃落葉的沙沙聲,混著遠處早市上小販用青市方言的叫賣聲,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反而襯得空氣里多了幾分靜謐的儀式感。
九月換上淺灰色運動套裝,這是她省吃儉用買下的第一件運動品牌服飾。她特意在衛衣口袋里塞了一小包桂花糖糕,那是昨天路過莫家街時買的,油紙包裹的糕點還帶著店家灶臺的余溫。雙肩包里除了礦泉水和筆記本,還多了支鋼筆——那是外婆留下的老物件,筆尖刻著模糊的\"1978\"字樣,每次書寫都帶著獨特的阻尼感,仿佛能將時光也一并寫進紙頁。
走出宿舍,腳下的青石板路已有了歲月的痕跡。九月沿著湟水河畔漫步,看晨跑的人們三三兩兩掠過,他們的影子被朝陽拉得很長,投在泛著微光的河面上。遠處的拱橋上,有老人劃著小船打撈落葉,木槳攪動水面的聲音,和著岸邊垂柳的沙沙聲,像是大自然譜寫的晨曲。她駐足聆聽,忽然想起兒時與外婆在江邊洗衣服的時光,那時的陽光也是這般溫柔,只是少了高原獨有的遼闊與蒼茫。
人民公園的鐵藝大門綴滿了重陽節裝飾,紅燈籠下掛著用青稞穗和茱萸扎成的花環,空氣中浮動著若有若無的草藥香與酥油味。入園處支著臨時攤位,賣重陽糕的老師傅戴著回族特色的白色禮拜帽,正掀開竹蒸籠,熱氣裹著糯米的甜香撲面而來。九月駐足買了一塊,糕點上嵌著青市本地的紅棗和核桃仁,咬下去軟糯香甜,齒間還留著桂花蜜的余韻,這味道讓她想起外婆蒸糕時,總愛在上面撒一把自制的桂花糖,只是這里的糕點多了幾分西北的豪邁。
公園里的熱鬧遠超想象。健身廣場上,二十余位老人正在演練太極劍,他們身著藏式風格的白色劍服,劍穗隨著招式翻飛,在晨光里劃出銀亮的弧線。領隊的銀發奶奶動作行云流水,劍尖輕點時,仿佛能斬斷無形的牽絆。九月站在人群外圍,看著老人們舒緩的動作,突然覺得這些招式不只是強身健體,更是歲月沉淀后的優雅綻放,融入了這片土地的堅韌與包容。
棋藝區的石桌旁圍滿了人,兩位對弈的老者為一步棋爭得面紅耳赤,圍觀者或屏息凝神,或忍不住用青市方言小聲支招,氣氛緊張又熱烈。棋盤上楚河漢界分明,黑白棋子相互廝殺,仿佛一場無聲的戰爭。九月湊近去看,想起小時候總愛蹲在外公身旁,看他和隔壁鄰居下棋,那時聽不懂他們口中的術語,卻也看得津津有味。而這里的棋局,偶爾還會夾雜著幾句藏語或回族方言的討論,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