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一個非常廣博的概念,是基于現實科學假設而誕生的一系列藝術作品,,電影,游戲等等。”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科幻文學。”
雖然開始逐步涉足娛樂圈,但陸清風也沒放松學業。、
第二天一早,有一節現當代文學的課程。
講課的是文學院教師楊越,帶著眼鏡,文質彬彬,因為少白頭的原因,年紀比實際看上去要大不少。
陸清風在靠后的位置,和舍友坐在一起。
楊越在黑板上寫下科幻文學四個字,繼續講述。
“我們現在去網上搜索的話,普遍的認知是科幻文學出現于19世紀,是西方工業崛起后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近現代的產物。”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的《弗蘭肯斯坦》也是文學界的首部科幻。”
一邊說著,一邊將這些關鍵的時間點和詞匯標注在黑板上。
“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這些,就要更深入的去探究科幻的起源,理清科幻發展過程中的脈絡。”
陸清風覺得這節課挺有意思的,正好他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的不多,他現在又在寫科幻,豐富一下這方面知識很有必要。
倒是聽的格外認真。
“從人類文明的宏觀角度上來看,科幻必然會出現,且對我們的文明進程有著不可代替的推動作用。”
“公元前4000年,古蘇美爾人將口口相傳的英雄史詩鐫刻在泥板上,并流傳至今,也就是《吉爾伽美什史詩》,喜歡二游,動漫的同學,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吧。”
課堂中有人笑了出來。
這些古老的英雄人物是二次元創作的重要素材。
簡單的調節了一下課堂氣氛,楊老師繼續講課。
“書中關于大洪水,伊甸園等元素也成為以后西方宗教的源頭,同時,也是西幻文學的基礎。”
“而從哲學上來說,《吉爾伽美什史詩》也有著和如今科幻類似的精神核心。”
“既,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和宇宙的關系。”
“遠古人類創造的無所不能生和科幻中的外星人,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代表了某種不能被人類理解的,超自然的生物。”
“到公元前51年,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模仿柏拉圖的《理想國》寫了一本叫《論共和國》的政治學書籍,在結尾他寫了一篇西庇奧之夢。”
“視野從迦太基一直擴充到整個銀河系,小小西庇奧看到了地球上看不到的星辰。”
“書中是這么描寫的,星辰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巨大,地球看起來是多么的渺小,偉岸如羅馬也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小點而已。”
“這一段散文是現存最早開始描述宇宙觀的文本,雖然對宇宙的描寫十分簡略,卻意外的論述了宇宙與地球的宏觀尺度對比。”
“公元180年,蘇里斯頓作家盧錫安創作的《真實故事》中,主人公和他的帆船被大風卷到空中,飛了七天七夜來到了月球。”
“在這里,他們看到了地球移民,月球人和太陽人正在進行星際戰爭,騎在巨型跳蚤上的弓箭手,可以御風滑翔的士兵,比島嶼還大的蜘蛛用蛛絲制成宇宙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