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面回憶的靜謐,到情感的積累,旋律逐漸上升,音高和節奏密度持續增加,創造緊張和期待感,然后再全曲的高潮段落,一瞬間全部爆發出來。
飽滿的小提琴音色,高昂,開闊。
少年在盛大的舞臺上綻放光芒。
……
音樂會落下帷幕,第二天的時候,整場演出視頻登錄視頻網站,相關切片也在各大社交平臺流傳。
微博上面也悄然上了一個熱搜。
音樂會這種離大眾有點遠的演出舞臺,實際上熱度比不上明星的演唱會,正常也不會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不過陸清風本身自帶流量,加上還有劉茜雅這位頂流。
另外就是工作室也做了一些宣傳推廣。
這種操作陸清風很少去用,但他也不會自視清高的去抵制。
這是提升認知,維持熱度的必要手段,只不過他很有節制,不會亂用罷了,只在必要的時候用。
像是首場音樂會,還是需要一些聲量的。
事實也是,路人對此也并不反感,因為有新曲子,討論的人不少。
“《彩云追月》這首曲子我奶奶經常唱,我從小聽著入睡,改成小提琴版本沒想也這么好聽。”
“粵省人表示對這首曲子太熟悉了,改編版也很有味道,特別是小提琴前奏響起的時候,驚艷到了。”
“小陸同學有心了,因為音樂會在深城舉辦,所以特地改編了這首曲子吧!”
這是粵省的網友,對新版《彩云追月》的想法。
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對當地人來說,是一種兒時的回憶。
“學鋼琴的表示,《克羅地亞狂想曲》才是真的牛逼,情感張力,旋律線條,曲式,結構,立意都遠遠超過了小鹿同學之前創作的曲子,絕對的經典。”
“再同意不過了,特別是和劉茜雅的斗琴,太精彩了,看的我都想學鋼琴了。”
“可惜,他的鋼琴實力對比劉茜雅還是弱了一點,和呂思嘉的小提琴二重奏才能展示他的音樂素養。”
網絡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所有人都能聚在一起就一個觀點進行討論,其中不乏厲害人物。
“把他演奏小提琴的片段看了又看,羨慕到無話可說,天賦太強了,我從小開始學,達不到他一般水準,他返場時候的演奏《若能綻放光芒》,音樂性比不上《克羅地亞狂想曲》,但硬是憑著超人一等小提琴技藝,音樂表現力完全不輸和劉茜雅合作的舞臺。”
“也和他自己經歷有關吧,這首曲子在情感的深度,敘述性,內在的驅動力,活力,高潮階段的力量,爆發力,真的太耀眼了。”
“話說,你們沒覺得劉茜雅和陸清風站在一起,很有cp感么?”
有人討論音樂,也有人在關注其他的點。
“我還以為就我一個發現了呢,哈哈!”
“這兩個人真的挺搭的,在《聲聲入耳》節目拍海報的時候,就很有感覺,節目中互動雖然被說成是姐弟,但我特別磕他們倆。”
“你還真別說,這兩人互動的很自然,這次音樂會,小陸同學也就邀請了兩個人,呂老師算是他的半個老師,出席很合理。
以劉茜雅在古典音樂圈的地位,居然出現在小陸同學的傳承音樂會,顯然兩個人關系不一般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