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聽孫計安這么一通嘮叨,真心感覺這村官的不易,對他深表同情。
同情完之后,他便要告辭離開,去找他要找的藤去。
孫計安睜圓了眼睛:“你們就這么走了?”
周恒納悶:“不然呢?”
“合著你聽我說了那么多,就這么白聽了?”
“我已經同情過你了啊。哦,難不成,你還要親親抱抱舉高高啊?”周恒笑著反問。
孫計安沒搭理他的裝傻,還直接把問題拋了出來:“你是本村人,還是村里的代表人物,這事兒也不是與你無關啊,你也得幫著想點兒辦法啊。”
“什么辦法?你不會是要吃大戶吧?這么大的事情,我一個人可扛不下來。”周恒笑道。
“不要你一個人扛,要不你和村里合資唄,有利潤也一起賺。”孫計安說道。
這就是他心里的計劃,他認為辦成一個正式的景區是個比較長遠的打算,可以年年獲利。這里山好水好,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不順勢而為善加利用,簡直有點可惜。
當然,有了利潤一起賺,這只是個好聽的說法,反過來理解就是,有困難需要一起扛。
而且就村里目前的情況,能扛個什么啊,底子空得很,基本上是都靠他了。
周恒想了一陣,抓了抓腦殼,孫計安的意思,他能明白。雖然這同學的做法,可能有激進的嫌疑,但說到底也是為了造富村里。
不管最終干得怎么樣,他任期一滿,就要被調走,不帶走一片云彩,這里的實際好處,他也得不著。而他做下的事實,最終還是惠及村里。
就這一點來說,這是真的在勞心勞力。這個不能否認。
只不過,道理歸道理,現實歸現實,周恒現在手頭要忙的項目,已經不少了,他自己都沒有再盲目的準備開展多的養殖種類,何況要讓他干其它的?
周恒想了一陣,說道:“按說呢,作為本村人,我也有義務為村里做些什么。但這辦村景點,這不是投資一萬兩萬的事情,千頭萬緒太復雜了,要花的錢也不少。你有沒有什么具體計劃?”
就他本人來說,全村與他合作養雞,但他肯定也是受益的——他可賺了大頭呢。
有句話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在這里或許不恰當,但一個人把口袋按得太緊,也會顯得格局太小。
他獲得了好處,為村里付出一些也在所難免。而且孫計安也說得很清楚,是讓他投資,不是讓他純捐款,這差別可大了。
如果真的盈利了,那他也是有錢賺的。另外,這種惠及全村的事情,做了也等于是攢了功德。
但這的確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點打亂他的規劃。
也不知道孫計安做了多少計劃和準備,要是一點頭緒都沒有,還要他自己全部去花精力和財力,那就暫緩吧。
孫計安看他的樣子,說道:“放心吧,不會要你一個人扛的,我多少也能想點辦法嘛。”
周恒問道:“那你是怎么打算的?”
孫計安列舉了村里目前的一些旅游資源,以及側重點方向,比如村里現在有皮影戲學生中習可以參觀,可以看到本省流派的木雕大師的工作,還有仙人石,還有村里的自然風光、田園意趣。
人們來了可以釣釣魚、爬爬山,或者逛下菜園,甚至還可以帶孩子體驗一下勞作,增強親子關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