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民宿、鄉土農家菜——最重要的,還有很多人想要來慕名品嘗周恒的養殖產品。
據孫計安的統計,目前來村里旅游的,大部分都是沖著品嘗野兔的名目,另外那些只是附加增值的旅游項目而已。
這就是他說的側重點了。
畢竟好山好水并不稀缺,特色性不強,別的農場也有帶孩子體驗農活的場地,很多方面都同質化了,但極品美味的散養野兔,卻不是哪里都有的。
其實說白了,這個旅游景區如果創辦成功了,并非與周恒一點關系都沒有。
辦好了,對他來說也是件好事。
周恒覺得孫計安的口才還挺好的,都說動了自己。
看來他是很當一回事的仔細考慮過了的,那后面即使開始了,也不會做得一團糟,這就讓他比較放心。
這筆投資,看來是要成了。
周恒估計了一下,真要達到景點標準的話,目前至少需要把村里美化一下,干凈一些,路面和屋子做漂亮一些,這樣即使要開始宣傳,也比較拿得出手啊。
不說做得多么富麗堂皇,起碼本身的鄉村味不能抹掉,但至少要稍微漂亮一些、舒服一些、養眼一些,這樣才好吸引更多的人來。
就不說別的,弄漂亮了自己住著也舒服啊。
而這把村里打造漂亮,就是他要投資的地方。
周恒問他:“這大概得花多少錢?”
“錢多有錢多的搞法,錢少就錢少的搞法,但總的來說,百萬是少不了的吧,再少就搞著沒意義了,還不如不弄。”孫計安思索著說道。
他這還是保守的說法,百萬其實干不了什么。
如果想要改造得漂亮,可能光是建筑設計費就不止這個數了。
不過,他動了點歪腦筋——找了一個工程建筑學院,來辦成這件事情。
學院由一位資深的教授掛名負責,派出導師監督指導,安排幾十個優秀學生來負責設計和制作。
一方面,村里需要有設計能力的人來幫忙改造,但如果請資深大設計師的話,那費用顯然是村里負擔不了的;
另一方面,應屆學生也需要實操的機會,像這樣整整一個村子的龐大設計改造,是一個難得的大項目,讓他們練手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而對于村里來說,用他們的話,費用方面可以省很多。
質量方面的話,也不用太擔心,畢竟有導師和教授掛名負責的,不會讓他們天馬行空的亂來,要不然,丟臉可不只是丟學生們的臉。
而且,如今民宿等等消費群體,其實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而讓這些年輕的學生們來動手,也更能適應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很有好處。
可別小看現在學生們的創意,在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說不定就能做出讓人驚艷的作品。
這個點子是孫計安想出來的,但建筑學院可不是他的面子能求得動的,至少得讓市里幫著想辦法。
而得益于先前孫計安的種種突破,市里看到了他的辦事成果和能力,也愿意替他出這個面,與學院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