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剩下的四杯,再轉給四位伴郎喝了。
喝干茶水將碗送還女方,然后伴郎這邊和伴娘那邊,面對面作撙,叫“捉田螺”。
接著請迎親者脫去草鞋,洗凈腳,穿上布鞋,叫“脫鞋”禮。
之后新郎的伯伯將所有禮品清點給女方廚師和叔伯。
禮品中有岳祖父、岳父、舅公的鞋子一雙、豬腳一只,送岳祖母、岳母頭巾縐紗一條、鞋一雙,岳母還有衣料一件,送新娘的禮物除了衣服鞋襪飾品,還有一付“鳳冠”頭飾,新娘就戴著這付首飾出嫁。
周恒看著這些儀式,感覺比他們復雜多了,他自己結婚時,都沒有這么麻煩。
不過,還是挺有意思的。
他看了看屋外的自然風光,那種未經文明浸染的原始生態,再看看這種傳統的婚禮,真有“天人合一”之感,就覺得是那樣的和諧。
外面的山水很漂亮,很自然,幾乎不用加什么雕飾,隨便在哪里拍攝一下,就是一處非常漂亮的自然景觀。
如果這里的人能富起來,那就什么都不缺了,也不羨慕外面大城市的繁華生活,就在這里閑云野鶴的生活一輩子,也是值得的。
在這里呆一呆,都能讓人心靜下來。
接下來的儀式還有不少,像鬧廚房啊,借鍋啊,都是各種鬧,大概就是迎親的隊伍要在女方這邊擺酒,請女方的人吃一頓——迎親隊伍里,就有廚子一伙人的。
不過女方這邊,伴娘什么的肯定不讓這一切順利的進行,借廚房可以,鍋碗瓢盆不給你,你要自己想辦法。
這里的想辦法,也就是對唱山歌環節,女方唱的山歌就是迷面,男方唱迷底,唱得對上了,就把鍋碗瓢盆一樣一樣的“借”給他們。
也就是圖個熱鬧而已。
這種形式的婚禮,并不同于別處流行的那種低俗的婚鬧。
后續復雜無比的各種“盤歌”、“搶雞籠”等等之后,隊伍最終才成功迎到親。
周恒也算是品嘗到了幾頓畬族婚宴菜了——女方那邊一頓,回來男方這邊又一頓。
傳統婚禮挺熱鬧。
藍家勛坐在周恒旁邊,看得津津有味,說將來他自己結婚時,也要搞這種傳統婚禮。
他還很神秘的告訴周恒,就算是畬族婚禮,每個村落不同,儀式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地方流行哭嫁,據說新娘要哭三天,哭到嗓子啞掉,就顯示她極為不舍得娘家。
但他們這里明顯就沒有,所以說不一樣。
而有些地方就更淡了,被漢化后,基本沒剩下多少,不但不會唱畬歌,不知道畬族的舊傳統,甚至連畬語也不會說,只會說普通話。
他經過的村子里,就看到有人請老人去教的。
而他,同樣是來老人這里學畬歌,想要將它發揚光大,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傳唱。
周恒看他精神頭十足的樣子,但很好奇地問他:“你們家……是有礦的吧?”
感覺浙省的人都很有錢,要不然怎么撐得起他這樣四處浪蕩。
藍家勛笑著搖搖頭:“我們家里沒錢,窮得很,只有幾個商鋪而已。不過比這里是要好一點,我奶奶啊,八十多歲了,我從小就聽我奶奶學畬歌,所以喜歡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