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家子沒什么事情要忙,全家只有一件事情:玩。
認真玩。
今天他們打算去淺草寺玩,這算是東京的比較常去的景點,四月櫻花開的時候,這里人擠人,大部分是中國游客。
一下子涌入那么多人,惹得有些曰本人還以為:中國人是不是全部都到他們國家來了?來這么多人,他們自己國家不是空了嗎?
他們對中國的人口比較沒有概念,也無法想象十幾億人是個什么情形,就以為全部都去了。
殊不知去別國的中國游客,比那還要多。
周恒現在來的時間倒是人不太多,主要是剛過完年,避開了新年游客潮,而國內基本上的公司都開工了,來玩的人都已經離開,所以算是比較清閑的時段。
人少,他們就方便,不會被擠來擠去。
小田安排了車送他們去,而跟著他們幫忙的生活助理,會連續跟著他們幾天,直到他們離開為止,所以算是五個大人照顧一個小孩,倒也能安排開來。
有人幫忙提嬰兒用品,有人幫忙推嬰兒車,剩下的人輪流抱孩子,就都相對比較輕松,體力上不會太累。
主要是小石榴這時候也比較容易帶,吃飽喝足后,又有街可逛,能四處看新東西,就不會哭鬧,而且還很高興。
淺草寺也是曰本比較出名的寺廟,是一座古建筑——當然,跟國內比如黃鶴樓那樣的名樓一樣,都是重建過的,只是按著古時代來建筑的而已。
它的建成年代,約莫是明末清初時期,只有幾百年歷史。
周恒那里雖然是山村,但也不那么封建迷信,對于寺廟這些沒有很特殊的感覺,也就是跟其他人一樣,去看個熱鬧。
那位幫著他們帶孩子的生活助理,會說一點中文,還給他們當起了臨時導游,向他們解釋,“淺草”的意思是觀音居住的地方。
她還講了個典故。
淺草寺的位置以前是一條水渠,人們經常來這里釣魚,有天一人釣魚久釣不上,臨收桿之前釣到一物,發現是個小小的觀世音菩薩,從那以后,此人事事皆順。
此人不愿把觀音茍藏起來,便建寺廟供奉,讓所有人都來這里祈福,據說很靈驗。
周恒父母聽了這些,也只是一笑,感覺這些神話跟他們那里的傳說,聽起來也差不多。
其實光看這寺廟的建筑模樣,也跟他們以前看到的一些寺廟差不多,紅柱灰頂,飛檐斗拱,而且飛檐還沒有咱們的好看。
看來看去,自信心越加蓬**來。
其實這座建筑,還真是地地道道的中式風——這是原汁原味的大唐風味,當時大唐就是那種高頂寬檐的風格。
而他們從大唐繼承過去后,卻一直就這么保持著。
但中國現在能看到的古建筑,基本上已經是明清時期建造的了,所以風格已有了較大轉變,以至于很多人就以為,中式古建筑就是這樣的。
中式古建筑這個說法,其實是個很籠統的概念,不能一以概之。
淺草寺雖然是旅游景點,但是不收任何門票,甚至連圍墻都看不到。
淺草寺的第一道叫“雷門”,門前懸掛著一盞巨大的紅燈籠,從遠處就可清晰地看到燈籠上黑色的“雷門”二字,著實為淺草寺增添不少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