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峰的目光隨即轉向喬松。喬松正一拳轟出,拳風剛猛霸道,將前方的霧氣攪得粉碎,發出刺耳的呼嘯。
“拳風雖猛,卻失了自然之意。”林祖峰微微搖頭,身形一晃,如鬼魅般出現在喬松身側,屈指在他肩井穴上輕輕一叩。
一股柔韌如藤蔓的清涼氣勁瞬間透入,喬松只覺右肩一麻,那狂暴噴薄的拳勁竟微微一滯。
“試試將內力沉入丹田,抱元守一,再由涌泉穴逆行而上,引地脈之氣入體,以脊為軸,發于拳鋒。”
喬松依言,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胸中那股躁動的剛猛之意,將奔騰的仙元緩緩沉入丹田氣海。
意念引導之下,一股溫潤厚重的氣息竟真的自腳底涌泉穴絲絲縷縷升起,沿著脊柱大龍逆行而上,與丹田仙元交融。
再出拳時,那狂暴剛猛的氣勢竟奇異地內斂了數分,拳勢變得圓融而連綿,剛勁之后竟生出一股沛然的柔韌后勁,如同巨浪拍岸,前勁未消,后勁又至!
一拳擊空,空氣中竟發出“啵”的一聲輕響,仿佛戳破了一個堅韌的氣泡。
這由剛猛入剛柔并濟的變化,引得旁觀的冉魏和許浩都忍不住低低驚呼了一聲。
每隔半載之期,當洞府外那株千年老松的樹影在石坪上轉過特定的刻度,林祖峰便會在這清幽的洞府石廳內,為四名弟子開講地仙境界的修煉關竅與天地奧義。
沒有華麗的法壇,只有中央清泉旁環繞擺放的五個蒲團。
林祖峰坐于主位,蘇婉四人分坐四周。清泉流淌的淙淙聲是天然的背景,洗滌著心靈。
林祖峰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直指大道的韻律,在石壁間輕輕回蕩。
他極少引經據典,更不空談玄虛,往往以洞府外的山石草木為喻。
“看那崖畔古松,”他指向洞府入口縫隙透出的一抹蒼翠,“其枝干虬勁,傲霜斗雪,百折不撓。
然其勁節之源,非在枝葉之繁茂,而在其根須深扎巖隙,默默汲取地脈之精,根深方能葉茂,本固才得枝榮。”
他目光掃過弟子,“修煉亦然。仙元積累、神通習練,皆為枝葉。對天地法則的感悟,對自身道心的砥礪,方為根本。
根基不牢,縱使習得驚天動地的奇功秘法,亦如沙上筑塔,遇風即傾,終難持久。”
他又隨手攝來洞內石縫中生出的一截翠竹:“再看此竹,中空而直,有節而韌。狂風過境,巨木或折,此竹卻隨風而彎,風過復直,無損其形。其柔韌之秘,便在于這節。
節,是約束,亦是力量的節點,是仙元運轉、神念收束的關鍵之處。
修行路上,處處是坎,時時有劫。當如竹有節,能屈能伸,知進知退。一味剛強易折,懂得在規則(天地的、自身的)之中尋找韌性,方能走得更遠。”
每一次講法,蘇婉總是聽得最為專注,秀氣的眉頭時而緊蹙,陷入苦思;時而豁然舒展,眸中閃過明悟的光彩。
她膝上攤開數枚特制的青色玉簡,纖手執著一支由“靈犀獸”尾毫制成的符筆,蘸著特制的星砂墨,將師尊的話語與自已的感悟飛速記錄下來。
玉簡之上,靈光隨著她的書寫微微流轉。三年下來,她的玉簡已記滿三卷,字跡從最初的娟秀工整,漸漸帶上了幾分屬于劍修的凌厲風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