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的第六天,波瀾不驚。
第七天,同樣風平浪靜。
并沒有因為劉清明的那份報告而改變什么,因為一切還是未定。
劉清明很清楚,在前世的記憶里,直到明年三月,那場席卷全國的風暴才真正被官方確認。
他明白自己人微言輕。
若不是省委書記林崢和省長吳新蕊,以整個清江省的行政力量為他背書,他那份報告,恐怕連被討論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層面的角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他一個鄉鎮干部所能影響的范疇。
但是,清江省的收獲是實實在在的。
林崢與吳新蕊,雙雙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
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
它表明,新一屆的領導層,對清江省過去的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
他們不僅派出了高規格的工作組實地考察,更用這種方式,肯定了清江省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所取得的卓越成績。
為期七天的會議,在雄壯的歌聲中正式落下帷幕。
劉清明作為兩千多名正式代表之一,結束了這次足以改變他一生的重要政治活動。
這段經歷,為他本就耀眼的履歷,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也預示著,他在清江省的基層任職,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會議結束后,大部分代表團都安排了游覽活動,然后陸續返程。
劉清明沒有。
他沒有第一時間去國院報到,而是在京城又多等了兩天。
兩天后,一中全會即將召開。
一架從云州飛來的客機,平穩地降落在京城國際機場。
新當選的中委委員吳新蕊,隨著人流走出。
與她同行的,還有剛剛結束在清江考察的中央工作組。
他們在清江省待了整整五天。
這五天里,他們親眼見證了清江省為應對那場尚未到來的災難,所做出的種種驚人舉措。
劉清明開著省駐京辦那輛黑色的奔馳s級轎車,來迎接吳新蕊一行。
在通道的出口處,他一眼就看到了一身深色套裝、外罩大衣的吳新蕊。
也看到了跟在她身旁,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盧東升。
劉清明和盧東升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唯一的接觸,是在那個決定清江省政治走向的關鍵夜晚。
在那晚省委大院昏黃的路燈下,他甚至沒有看清對方的臉。
此刻,陽光正好。
他看得清清楚楚。
吳新蕊走出通道,停下腳步,轉向盧東升。
“盧部長,再見。”
她的聲音很平靜,沒有多余的情緒。
就是這句簡單的告別,讓劉清明清晰地感覺到,盧東升整個人的氣勢,瞬間矮了一大截。
就在這一刻,身份的天平已經徹底傾斜。
吳新蕊,是新鮮出爐的新一屆中委委員,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員。
而盧東升,雖然依舊是正部級,卻只是國院部委里的一位副職。
這個差距,已經形成。
這道鴻溝,絕不是他背后的人再使多少勁就能輕易追上的。
盧東升的臉上擠出一個笑容,與吳新蕊握了握手,便帶著工作組的其他人,走向了另一邊等候的車輛。
吳新蕊目送他們離開,這才轉身走向劉清明。
“走吧。”
劉清明沒有多言,拉開車門,請她上車。
他自己則坐進了駕駛位。
駐京辦唯一的一輛奔馳s,此刻車上沒有第三個人。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