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幾乎沒有職場社交。
沒有人會在下班后張羅著一起吃飯喝酒,也沒有人會組織周末團建。
每個人都像是一顆高速運轉的齒輪,手頭永遠有處理不完的文件和報告。
同事之間的交流,也僅限于工作。
要么是圍繞同一個課題,在小組討論會上進行思想碰撞;要么是跨部門的研究會上,與計委、財政部這些兄弟單位的同僚們進行業務溝通。
他所在的綜合調研司,與計委的聯系尤為緊密。
劉清明心中有數,再過幾個月,體改辦就會和計委合并,成立一個權力更為集中的超級部門——發改委。
在這段合并前的過渡期里,人事和業務都在變動,這恰恰是他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
想要在這樣的環境里脫穎而出,光靠埋頭苦干是不夠的。
必須要有自己的人脈。
在京城,劉清明真正能說得上話的,只有一個。
國辦的李明華。
他是胡金平的大學同寢室友,關系鐵得很。
當初劉清明和胡金平在省委辦宿舍里同住時,就通過電話,和這個李明華有過幾次交流。
后來胡金平調到云州,劉清明也時常與李明華保持著聯系。
相比于胡金平身上那股子文人的淡泊,李明華顯然更適應體制內的生態。
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業務能力,李明華都屬于領導最喜歡的那一類。
同樣是京大畢業,同樣是年近三十的年紀,胡金平還是個正科級的大秘,而李明華,已經是國辦秘書二局的正處長了。
到點就提,前途一片光明。
劉清明入職之后,兩人聯系的機會更多了。
但國辦是中樞機構,比體改辦還要繁忙,想要約出來見個面,并不容易。
這事難不倒劉清明。
他們綜合調研司的工作,需要和各個部委打交道,國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他找了個協調經濟數據的由頭,一個電話打到了李明華的辦公室。
公事公辦,名正言順。
電話里,兩人先是言簡意賅地溝通完工作,劉清明才話鋒一轉。
“李處,我是劉清明。”
電話那頭的李明華立刻笑了起來。
“你啊,我就說這個聲音怎么這么熟。到單位還習慣吧?”
“托福托福,一切都好。就是剛來,人生地不熟的。”
“嗨,這有什么,以后有事隨時說話。”李明華很爽快,“正好,晚上有空沒?別在外面吃了,來我家里坐坐,嘗嘗你嫂子的手藝。”
“那怎么好意思,太打擾了。”
“打擾什么!老胡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就這么定了啊,我把地址發給你。”
李明華的直接和熱情,讓劉清明心里一暖。
晚上,劉清明按照地址,找到了位于二環內的一個老舊小區。
房子是九十年代建的筒子樓,墻皮斑駁,樓道狹窄。
但這里是二環,寸土寸金。
能在這里分到一套房子,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李明華的家在四樓,兩室一廳的格局,面積不大,但收拾得干凈整潔。
開門的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子,面容和善,氣質大方。
“你就是清明吧?快請進!老李在廚房呢,天天念叨你。”
她就是李明華的愛人,陳嵐。
“嫂子好。”劉清明笑著打了聲招呼,將手上提的果籃和玩具遞了過去。
他還準備了一個紅包。
李明華的女兒剛八個月大,白白胖胖的,正躺在搖籃里,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他。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