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改辦作為核心參謀機構,這段時間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辦公室里,幾乎每個人都在連軸轉。
劉清明更是如此。
他不僅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將自己腦海中那些來自未來的經驗,巧妙地融入到報告和分析中去。
這些經驗,是華夏未來幾十年改革開放的寶貴財富。
隨便拿出來一點,都能讓這些頂尖的智囊們感到驚嘆。
比如,在分析能源結構時,他不僅指出了高耗能產業占比過大的問題,還前瞻性地提出了發展清潔能源、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初步構想。
這些觀點,在當時看來,無異于天方夜譚。
但劉清明能用詳實的數據和嚴謹的邏輯,推導出其必然性。
丁奇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聽完劉清明的發言,沉默了很久。
會后,他把劉清明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清明,你報告里關于碳交易市場的想法,是怎么來的?”
“丁哥,是我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劉清明說,“我們國家經濟要發展,能源消耗必然持續增長。但環境容量是有限的,國際社會對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
丁奇盯著他看了很久。
“你這個思路,很大膽,也很有遠見。”
他從抽屜里拿出一份文件。
“這是我們之前做的一個內部研究,關于利用經濟手段促進環保的,跟你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沒有你這么系統,這么深入。”
丁奇把文件遞給劉清明。
“你看看,有什么想法,我們再聊。”
劉清明接過文件。
他知道,自己這塊敲門磚,算是徹底砸開了。
他正在一步步,從一個新人,變成這個核心智囊團里,不可或缺的一員。
他相信,只要給他時間,他的聲音,一定能傳遞到更高的地方。
……
工作再忙,生活也要繼續。
這天下午,劉清明接到了蘇清璇的電話。
“清明,這個周六有空嗎?”
“怎么了?”
“我要去趟蘇家,見見爺爺。”
劉清明拿著電話的手,停頓了一下。
該來的,總會來。
蘇家老爺子。
一個曾經在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
雖然已經退下來多年,但他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
“好。”劉清明說,“我陪你去。”
電話那頭的蘇清璇,似乎松了一口氣。
“那我周六早上來接你。”
“嗯。”
掛了電話,劉清明站在窗邊,看著樓下來來往往的車流,久久沒有說話。
他知道,這次見面,絕不是吃個飯那么簡單。
這是蘇家對他的一次正式“面試”。
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爭。
周六,天氣晴好。
一輛銀白色的帕薩特b5,準時停在了劉清明單位宿舍的樓下。
蘇清璇長發披肩,臉上化了淡妝,整個人顯得既干練又溫柔。
劉清明拉開車門坐進去。
一股熟悉的馨香,撲面而來。
“等久了吧?”
“沒有,我也剛到。”蘇清璇笑著,側過身,幫他理了理衣領。
車里的空間很小。
兩人靠得很近。
劉清明能清晰地看到她長長的睫毛,和眼眸里自己的倒影。
他沒說話,只是伸出手,將她攬入懷里。
蘇清璇順從地靠在他的肩膀上。
兩人都沒有說話,靜靜地依偎著。
享受著這難得的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