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要進行長途遠航,必須要有能夠休息的地方。否則,人會精力不濟受不了。所以,打造一個或多個可以安靜睡眠的臥艙必不可少。
另外,我們根據昨夜船只航行的情況,也需要調整改動一些船只上的設備,以便讓船更加平穩安全。
我們先利用船上的工具和在島上獲得的木板在船頭裝上了一截前甲板。這段甲板有兩米多長。裝好甲板后,在船頭位置就構成了一個楔形的臥艙。這個臥艙可以供兩三個人在里面休息。
之后,我在船的后半截也造了一截甲板。這樣,后艙內也可以供三個甚至四個人休息。
而中間兩米多寬的地方是敞開式的,除了安放桅桿和船帆和繩索漁具等雜物外。人也可以坐在那里,靠著船舷觀察海面上的情況。也可以躺在船底地板上睡覺。
另外,等擋浪板裝好后,甲板上也可以坐人或躺人。
所以,改造好的船完全可以供我們十幾個人航行時生活活動所需。
而側邊的那條小船。平時的時候,人也可以坐到上面去。
但為了避免小船進水后增加整個船體的負載,我和莫里森打算給小船也加上封閉式的甲板。這樣,即便遇到大風浪,只要把小船上部甲板封閉,我們也不會因為小艇進水而傾覆。
在我和莫里森改造船只的時候,我讓井上春香等人去到岸邊搭個涼棚休息。
這樣,她們會待得更舒適。同時,她們也會收集一些食物和淡水來幫我們解決未來航行的食物需求。
但高瀨由美和藤原千禾還是堅持要在船上幫忙,這也讓我們的修船進度加快了不少。
我和莫里森用木鉆將兩塊兩米多長削好的厚木板鉆上孔,并且在小艇船舷上也鉆了相應的孔,之后用木釘和樹膠將木板嚴密的豎貼在船頭上。讓船頭擁有了一塊兩尺多高,光滑堅固的擋浪板。這樣的船頭會劈碎海浪,讓船壓著狼頭迎風而上!為了增加擋浪板的強度,不至于被浪擊毀。我們又在船頭外釘了一個彎彎上翹的寬木頭,來增加船頭的抗沖擊能力。同時,這根木頭也會用來綁縛繩索,牽著船中心的桅桿。增加桅桿的抗風能力。
除了船首之外,我在船尾也用木頭搭了一個向外延伸出去的框架。這個框架可以用來平衡船身重量,保護尾舵。也可以用來綁扎繩索牽引桅桿,甚至人可以坐在上面釣魚。
另外,我在船體的其他部分也都加裝不同高度的擋浪板。
這使得這條救生筏的整體外觀都改變了,乍一眼看去,根本不會想到這條改造后長度接近九米的雙體小帆船曾經是美軍驅逐艦上所配備的一只救生筏。
這也是我有意而為。
這條救生筏是用橡木制成的,既有強度又耐腐蝕,而且還救了我們的命。所以,我已經決定把這條船作為我們未來在馬紹爾群島生活的交通工具。
但如果這條船被美軍認出來,就會給我增加許多麻煩,浪費很多口舌。
所以,現在我把這條救生筏改成帆船,而且船體大部分都壓進水面以下。并且在上部弄上其他裝備,所以,即便盟軍艦只看到這條船,也不會懷疑這條船和沉沒了的驅逐艦有關聯。
我和莫里森頂著日光的暴曬,盡可能快的完成這項工程。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用了兩天時間。
在這兩天之中,皮爾已經把那三個土著孩子訓練得能聽懂基本的口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