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為人,第一次被別人主動行賄,白榆花了一點時間才心理適應。
之后他就拿出熱情的服務態度,與甲方弟弟高長江攀談起來。
“據我所知,那些愿意去國子監做監生的人,向來都是對科舉考試絕望的老生員。
我看你正當青壯,完全可以繼續在科場上嘗試,為何想著去國子監?”
高長江苦笑著回答說:“自家人知自家事,以我的學力,能考中秀才就已經是拼盡全力了,哪敢奢望鄉試中舉?
與其在科場蹉跎歲月,不如早做另外打算。
若能獲取監生功名,然后在京城選個小官做,此生就心滿意足了。”
白榆點點頭,對于高長江放棄鄉試的想法表示理解。
鄉試錄取率是三十取一,也就是百分之三,是所有科舉考試中最難的一關,一般讀書人哪能考得上?
蘇州文壇大佬、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厲害不厲害?一輩子九次鄉試不中,去年抱憾而終。
又摸了摸銀票,白榆很有職業素養的問道:“你想讓我怎么幫你?”
高長江咬牙切齒的說:“不瞞白同學,我們縣學的貢生名額掌握在五大學霸手里。
我與他們關系不睦,所以他們不會把貢生名額讓給我。
除非我拿錢收買他們,但我又不甘心,受不了這個窩囊氣。”
高長江這些話里面,涉及到了一些縣學潛規則,外人可能就不大明白。
還是那句話,很多制度在早年間制定的時候,是一個樣子,但執行了二百年后,早就走樣了。
貢生制度也是這樣,現在選拔貢生的默認原則就是,在校生員依照年齡排順序,每年由年紀最大的一位獲得貢生名額。
這個原則是為了給老生員一條出路,讓老生員不至于一輩子一事無成。
但是有的老生員不愿去國子監,那就會把貢生名額轉讓出去,這里面就出現了一定操作空間。
而高長江提到的學霸與五百年后的學霸不是一回事,是字面意義上的學校之霸。
縣學里總有一批老生員,因為年紀大、資歷深,在縣學里就是大前輩,地位自然比較高。
又因為年齡大,這些學霸每年都天然壟斷了貢生名額。
然后他們又不會去國子監,可以決定將貢生名額轉讓給誰,長久下來就形成了一種隱形權力。
剛才高長江所說的“五大學霸”,指的就是當今宛平縣縣學里把持貢生名額、又在縣學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五個前輩老生員。
不知怎的,白榆想起了上輩子遭遇過的學生會,從某些方面來看還真有點像。
如果白榆是個普通新生,肯定斗不過五大學霸,高長江也不會請白榆幫忙。
但白榆除了新生之外,還有其他身份,高長江指望的就是這個。
白榆拿定了主意后,承諾說:“選拔貢生是明天?一定助你上國子監!”
高長江問道:“如何安排?要我做些什么?”
白榆腦中出現了不少軍政府大兵現場監視議會選舉的場面,有點興奮的答道:
“貢生名額,兵強馬壯為之!你什么也不用做,包贏的!”
高長江:“......”
你這個兵強馬壯,是字面意義上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