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轉!”
“嗶嗶——”
十月初,祁連山上已然飄雪,山丹城內外更是寒風簌簌,吹得人臉頰生痛。
經過劉繼隆的整編和重新招募,山丹軍尚存四團。
在這其中,三團由酒居延率領駐扎祁連城,剩余一、二、四等三團六旅則是在山丹城內訓練。
三個團共六個旅六百人,每個旅需要前往龍首山駐防一個月,采取輪換制度。
因此,眼下在山丹城內軍營練兵的,則是固定的五百人。
李渭的兒子李儀中不知什么原因,至今還未率兵入駐山丹,不過劉繼隆也不擔心。
如今的他十分忙碌,每日緊盯著訓練、掘壑、甲胄打造等諸多事宜。
經過九月的動蕩,他愈發知道了實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訓練軍隊的同時,他也將城內的匠作坊規模擴大,以一個師傅帶三個學徒的方式打造甲胄。
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幾個月后這些學徒就能獨自打造甲胄,山丹的甲胄產量也將提升到月產六十套的水平。
不過這樣的脫產發展,注定了無法兼顧山丹城外的農業生產。
眼下已經是晚秋,因此減少幾十個男人,效率減慢的還不明顯。
等到春種的時候,這種效率差異就會很明顯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么就是為婦女提供足夠的挽馬、耕牛,要么就是增加人口。
正因如此,劉繼隆只能將目光打到尚婢婢身上。
如果尚婢婢能處置好鄯州的事情,那春耕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一些鄯州軍的一些吐蕃人跟著耕種,反正劉繼隆并不需要帶一千多吐蕃人出征,他只要其中的三百甲兵。
等到春耕結束,自己也就可以帶兵翻越焉支山,擄掠足夠多的牲畜來訓練。
一旦張淮深同意借糧,那鄯城的五六千人口必然會遷移到山丹。
“張掖那邊傳回消息沒有?”
校臺上,劉繼隆詢問身后的張昶等人,陳靖崇聞言作揖:“還沒有,但估計也快了。”
“果毅,這尚婢婢到時候借了糧食,不會反悔吧?”
張昶并不信任尚婢婢,但劉繼隆卻很信任尚婢婢,不是因為二人交情,而是現實。
“不會……”劉繼隆解釋道:
“鄯州軍民二萬二千余,其中漢人便占據四成。”
“尚婢婢不舍得工匠,因為他們會打造甲胄和兵器,但其它漢人就不一樣了。”
“如今鄯州的耕地只剩那幾萬畝還能耕種,憑借鄯州那一萬多番人足以應付,多出來的漢人就成了消耗口糧的累贅。”
“尚婢婢把這些人給我們,不僅能借到足夠的糧食,還能減少一批消耗糧食的累贅,何樂而不為?”
劉繼隆說服了張昶,張昶聞言點頭:“如果真的能救回這些受苦的百姓,那倒是最好不過。”
他這般說著,軍營門口方向也有一道身影騎馬而來。
劉繼隆向那身影看去,只見崔恕騎馬來到校臺一側翻身下馬,快步走上校臺,來到自己面前作揖。
“果毅,撫恤和犒賞都弄好了。”